◎文/盛磊 朱世朝
近年来,在推进品质长沙县建设的进程中,星沙变得越来越耐看、越来越宜居。漫步星沙街头,从东到西、由南往北,绿意盎然的风景、干净整洁的市容,已成为星沙最闪亮的名片。
对当今的城市居民而言,城市管理、服务与个人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如何为人民管好城市?如何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方位治理“城市病”?这成为摆在政府部门案头的重要课题。
长沙县的解题思路是坚持创新引领,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市政管理创新
首次引进机器人,专治下水道“肠梗阻”
此前,遇到下水管道堵塞,仅靠人工排查、清淤、疏通,工作难度较大,效率不高。同时,井下空气污浊,人工下井有一定风险。
今年5月,长沙县城管局市政部门首次引进管道机器人,既减少了市政人员劳动量,降低人工作业风险,又大大提高了管道的检测速度。
在湘龙西路与龙塘路口的一处下水井旁,技术人员正现场操作管道机器人,拐弯、前行、升降……随着技术人员点击鼠标下达指令,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探测到的不同画面,这个过程,好比在给地下管道做一次“内窥镜”检查,一旁的市政人员随手记录下水井管道中的各类问题及具体位置。待管道机器人回到地面,市政人员立即着手清淤作业。“有机器人帮忙找问题,比人工效率高多了,还不用长时间待在下面闻臭味。”市政人员说,管道机器人不仅能帮助找到堵塞之处,甚至管道裂缝等疑难杂症都可以发现。
县城管局市政部门负责人介绍,下水井空间有限,充满着各种危险,又承担着城市排水的重要作用,一旦出现堵塞,就会引起道路积水,“现在正值雨季,引进管道机器人,为城市下水井清淤疏通增添助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近段时间,市政部门一直对下水井、雨水篦子等开展排查清淤工作,但由于一些下水井情况复杂,很难准确掌控,于是,他们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租赁了这套设备开展智能清淤。
该负责人表示,对比以往的检测方式,用管道机器人检查更加经济、准确、科学,能大大缩短维修整改时间,经首次使用测试,机器人检测300米管道,只需半个小时左右。
园林养护创新
紫薇与“红火箭”嫁接,观赏效果倍增
漫步城市街头,入眼处绿意盎然,街边花香扑鼻,是不少星沙市民的期盼。为顺应市民这一期盼,今年4月,长沙县城管局园林部门完成了园林绿化升级养护的一项创新之举,对336株紫薇进行新品种嫁接。
原来,星沙城区内不少原生速生紫薇品种虽然生长迅速,但多数树木不开花,缺乏观赏性。为增加紫薇开花率,园林部门选择将其与新品种美国“红火箭”嫁接,“红火箭”花色红艳,且耐寒、花期长,可多次开花。
综合考虑后,园林部门从3月起,陆续对湘龙街道时中路全路段及锦绣路其中一段辅道的336株紫薇进行嫁接。
“嫁接后枝芽用塑料膜包裹,防止枝芽水分干枯而坏死。”园林部门负责人说,他们安排人员每天巡查,枝芽成活后需人工去掉塑料膜,去除多余枝芽,让其主干生长。目前,嫁接后的紫薇生长良好,大部分嫁接树干已发新芽,预计今年八九月开花。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是针对时中路紫薇做的一个嫁接试验,如果效果明显,将为解决城区其他观赏类树木开花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届时,可以对其他品种的观赏树木采取类似方式,提高开花率,使观赏效果倍增。
环卫管理创新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环卫工配备LED马甲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垃圾分类处置,可大大节约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长沙县将今年确定为垃圾分类“试点年”,计划分两个阶段稳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根据计划,7月底前,县机关事务局、县城管局将开展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每个街道完成1个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教育局选取2个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县城管局重点抓好黄兴海吉星农贸市场果蔬垃圾就地处置试点。
7月至12月,全县首批试点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再在全县党政机关和学校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易腐垃圾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选取1个批发型农贸市场和1个零售型农贸市场进行易腐垃圾就地处置试点,全面完成长沙市农贸市场果蔬垃圾就地处置试点工作任务。同时,社区试点范围要扩大至全县30%的社区(村),各牵头单位全面推进园林垃圾试点、装修垃圾试点、建筑垃圾试点、厨余垃圾试点、农村垃圾试点、大件垃圾试点等“十二试点”工作。
分类的垃圾也会有与之配套的清运车辆进行分类清运,终端设置垃圾分类分拣场,可回收垃圾由各资源公司进行回收,大件垃圾进行解体回收,园林及餐厨垃圾由垃圾资源化处置系统进行资源化转换变成肥料,有害垃圾隔离存放后由有害资源处理公司进行回收利用。如此,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
此外,为保障环卫工人夜间作业安全,长沙县城管局环卫部门要求城区物业公司购置了百余件LED环卫作业马甲,还有十余个带反光条的伸缩安全护栏。
县城管局环卫部门负责人介绍,为环卫工人配备LED安全作业马甲,既是该局狠抓精细管理的一项创新之举,又是落实安全生产要求的一项人性化措施,“穿上LED马甲,环卫工人夜间作业安全有了保障,大大降低了被过往车辆撞伤的风险”。
管建结合创新
推进“城管+”网格化,建智能停车库
在上半年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县城管委各成员单位主动作为,创新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城管+”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星沙、湘龙、泉塘等街道根据辖区实际,结合人口密度、网格面积、社区类型等因素,细分网格789个,积极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
榔梨街道以推进网格化改革为主线,不断完善网格化平台和“网格通”建设,优化工作方案和考核细则,强化日常督促和每月通报等措施,上半年共处置案件2000余条。星沙街道积极与县大数据中心对接,完成了网格化移动管理平台建设,配备移动终端60部,6月份在3个社区试点运行。湘龙街道建立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站,实行网格化综合管理,目前在湘瑞和中南2个社区试点,网格化管理指挥平台和手机端APP不断完善,自3月以来共处置事件1000余件。泉塘街道建立了智慧泉塘网格化指挥中心,开发电脑端和手机端处置软件与数字化和安监对接,5月底在泉塘、星港2个社区进行试点。
在上半年的蓝天保卫战中,县行政执法局启用无人机巡航,除了自带高清摄像头,还增加了多功能进口空气检测装置,飞行中收集各类污染物浓度,一旦数值波动较大,即可预警,方便执法人员及时核查,大大提升执法效率。
公安、规建、住保等牵头单位及星沙、湘龙、泉塘等镇(街道)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狠抓12项专项治理。规建局进一步明确架空线缆的责任主体和设置标准,东六线的架空线缆已整治到位;住保局加强物业管理,制定了《全面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招录64名物业管理专职社工;交警大队启用全县首套“不礼让行人”电子警察,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上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规范文明出行。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县投资1200余万元,在三一路与板仓路口新建一座全智能机械立体停车库,共十层,可提供停车位190个,有效缓解周边停车难。
考核监督创新
督查管理效果,注重管理过程
城市环境为生活工作在城市的市民共同享有,创造和管理更良好的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沙县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深入、水平不断提升,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一些常见的基础性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
“如果说以前是着重解决‘有’和‘无’的问题,现在就要开始解决‘有’和‘好’的问题。”县城管委考评办负责人介绍,围绕努力打造“高美严精”的城市管理和建设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这一目标,满足市民群众对城市环境的新需求,进一步落实“全民城管”理念,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还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方式还要继续提档提标。因此,长沙县从改革考核办法这个“指挥棒”开始着手,由过去以问题为导向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如何理解这一变化?该负责人说,过去的考核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即满分100分,考核人员发现问题则进行扣分。而现在,常见可在规定时限内解决的问题不落实仍扣分,但处理难度大、协调难度大、易造成社会矛盾的问题,如责任不明晰、企业设施破损缺失、架空管线问题等,纳入指示性问题清单,日常考核不扣分,但最终是否解决纳入年度考核,如果年内解决可以加分,不能解决要说明缘由,并拿出解决计划。“这样考核激励各级主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避免推诿现象。”
精细化是现代城市管理思想的重要变革之一,也是破解以往城市管理难题的必然手段。对此,长沙县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开展精细化作业,将“精”字贯彻城市管理工作始终。
“在日常督查中,我们不仅督查管理效果,更要看管理过程,”该负责人介绍,如东一路长期出现流动摆摊,为解决这一顽疾,星沙街道、县行政执法局联合凤凰城物业,通过政企合作,新设固定执勤岗亭,执勤人员由两名执法队员、一名社区城管专干、一名派出所巡防队员、两名物业人员组成,每天早上7时至下午6时,对东一路沿线及松雅湖小学周边的市容市貌进行管理和执法。目前,东一路摊贩基本被劝离,沿街秩序良好,人行道通畅、整洁。“这就比之前搞突击行动效果好,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该负责人说。
此外,县政府督查室、县城管委考评办积极落实“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联合对督办问题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以督促改,提升成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