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农村土地“飞”进城 集体经济大翻身

      ◎星沙时报记者 陈妙琼

      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是省级贫困村,该村的黄土组、大屋组都在大山里。从星沙城区驱车1小时,下车后还得走上20多分钟的羊肠小道才能到达。在小路边,可以看到零星分布的数间废弃房屋,这些没人住的旧房屋,如今却成了“金饽饽”。

      长沙县采取“飞地”模式,让原本的“空壳村”有了钱袋子。像蒲塘村这样的旧房屋和宅基地,如今也有了用武之地。长沙县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2018年-2020年期间,允许每村每年使用1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到黄花综合保税区置换标准房租金收益。通俗来讲就是,蒲塘村通过将闲置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以获得“建设用地指标”,再将“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出去,每年可获得不少于15万元的稳定收入;而距离蒲塘村80公里的黄花综合保税区也有了建设用地指标,破解了后续发展的土地要素瓶颈。

      57个村各获15万元经济收入

      在长沙县,像蒲塘村这样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共有57个。8月2日,52个村集体年经营收入5万元及以下的薄弱村和5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村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账户上,都收到了一笔15万元的费用,这是用1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置换的标准厂房租金收益,全县共计855万元。这标志着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日前,长沙县委县政府印发了《长沙县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根据方案,长沙县星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注册成立强村分公司,推进57个村土地增减挂钩取得城乡建设用地节余指标。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建设标准厂房,三年内每年产生不低于855万元的租金收益。再通过城乡建设用地节余指标与标准厂房租金收益进行置换,让村集体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达到抱团发展的目的。

      闲置宅基地复垦,增加村民收入

      “我这老房子空在这十多年了,没一点用,还总担心它突然垮掉。”蒲塘村黄土组的廖佳良在14年前搬出了大山,在镇上的公路旁建起了新房子,一百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一直闲置。

      现在蒲塘村通过增减挂钩,将闲置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可获得集体经济收益。“听说我这老房子的地要变成旱土,到时候可以回来种地,或者将土地流转出去收租金赚钱哩。”廖佳良对未来满怀憧憬。

      在蒲塘村,像廖佳良这样拥有废旧宅基地的户主一共有331户,共计293亩。除可拿出3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向黄花综保区置换标准厂房租金收益外,剩余指标可由县政府按适当价格回购,并由县区统筹调剂、有偿使用。此外,还可实施产业带动模式,通过支持慧润旅游产业“百村千品”项目和民宿基地建设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子。

      而在黄花综保区,前期建成的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招商形势一片大好。二期项目用地报批过程中所需的占补平衡和土地年度计划指标,可通过与57个抱团发展村进行置换来获得。2018-2020年,用置换所得指标报批项目发展用地,增强了发展后劲。

      据悉,通过三年时间(2018—2020年),长沙县将实施增减挂钩3600亩,获得的收益用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的设立、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等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目标。通过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长沙县农村呈现出一幅“有景可看、有活可干、有钱可赚”的美丽画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