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考铃响,当孩子们扑向我,告诉我“2035”时,我们彼此会心一笑。
昨日芒种 ,孩子们“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今日收获,孩子们“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一“种”一“收”着实道出了芒种的节气内涵,也道出了人生的真理——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
1999年,我的高考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材料说“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将来能够移植人的记忆。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会引发怎样的联想?”我记得,年少时的我对“记忆移植”做了诸多的幻想,记忆移植后我的生活会变得如何“丰富奇妙”,我的祖国会变得如何“高科技”,现在想来,当年的考场,我是种下了“中国梦”的。
2018年,时隔19年,孩子们的高考,还是作文题,材料从他们出生的世纪说起,“天宫一号”、“村村通”、互联网,这些爷爷辈、爸爸辈们的梦想,也可能是他们未曾敢想的“梦”,在新时代,真实地发生在孩子们身边,定格在他们的人生记忆中。再到2020年的小康社会,203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他们的目标,也是他们即将担负的历史使命,面临的时代挑战。
试想,到那时,孩子们和今天的我年纪相仿,如题所说,他们面对“十八而立”的青年,会和我有一样的话要说吗?物转星移,花开花落,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但我相信,不变的将是“青春与奋斗”的炽热情怀。
不知孩子们是否听过,爷爷动情的描绘:那个时代,青年们穿着旧汗衫,在大坝上挥汗如雨,靠镐子头、板锄一镐一锄地挖土,用铁锨往箩筐、土箕里装土,肩挑背扛,喊着响亮的口号“人定胜天”。爸爸自豪地演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青年的偶像是“铁榔头”和中国女排,她们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励了国人,震撼了时代。
青春与奋斗,相伴相生。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注定了它与奋斗的结缘刻不容缓。在青年的相册中。奋斗是一个又一个温暖的瞬间,是一次又一次的前行号角,是一缕又一缕的时代回音。正如习大大所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青年们,请切记:只有我们勇于担当,美丽中国梦才能实现;只有我们开拓创新,“中国制造”才能更加强大,“中国创造”才能更加神奇;只有我们有温度,有情怀,时代才能更有温度,民族才能更具情怀。在我们的前辈用自己的奋斗书写青春故事,一次次刷新时代对青年的期待,一次次创造时代的奇迹时,我们怎能等闲待之?
芒种,仲夏之始,林清玄如此描绘:“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传承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我们也在这芒种时节,种下希望,收获幸福吧!
谨以此文献给长沙县第一中学1507、1511班的孩子们,献给我们相伴的一年时光,愿你们的青春灿烂辉煌!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