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那些年我们的爱情

长沙县老中青三代市民讲述不同年代的爱情观和幸福密码

  •   陈运华的结婚照。受访者供图   陈运华的结婚照。受访者供图

      ◎星沙时报记者 陈瑶 实习生 杨文锜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直是相爱的人对彼此的誓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渐开放,爱情模式变得多元,婚姻观也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不同年代人们的幸福婚姻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幸福密码是一脉相承的?记者近日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长沙县老中青三代市民,听他们讲述不同年代的爱情观。

      【40后 50后】

      爱是相濡以沫

      上世纪80年代,50后的陈运华和老伴通过自由恋爱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幸福地生活在长沙县星沙街道望仙桥社区。“那时,他总是穿着一件笔挺的中山装,络腮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感觉很严谨靠谱。”在陈运华眼中,老伴当年是一个美男子。“我老伴话不多,但是忠诚善良。他对我的喜好了如指掌,以前我生病的时候,他就做我最喜欢的家乡菜。”说到老伴的体贴,陈运华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们是开垦北大荒时相识的,当时条件苦,买了20斤喜糖发给大家,把被窝搬到一起,就算结婚了。”家住爱情海岸的退休职工雷素麟是40后,她说自己当年嫁给了“最可爱的人”,婚后和老伴因为工作聚少离多,“那时候男人干事业,我在家里照顾孩子,包揽了所有事情”。

      从青丝到白发,老一辈的人经历了几十年的相濡以沫,在漫长岁月中相互信任与包容,彼此不计回报地付出。父母的范本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晚辈们耳濡目染,传递着最真实、最温馨的正能量。

      【60后 70后】

      爱是一份责任

      家住凤凰城的罗莉萍今年47岁,她和丈夫是1991年结的婚。“当时我在他家当学徒,一来二去有了感情。”罗莉萍笑着回忆道,那时候的爱情很单纯,两人一看对眼,父母双方满意了,没过多久就结了婚。

      “那时条件不是很好,结了婚之后老公出去工作赚钱,我就全心全意在家照顾小孩和老人。”谈起两人走过的这20多年的婚姻,罗莉萍十分感慨,结婚这么多年,为了孩子和生活,自己和老公少不了吵架,但磕磕绊绊也走到了现在。罗莉萍认为,他们这一代人对婚姻的理解很单纯,结了婚就意味着责任。“现在条件好了,遇到事情一般都能互相理解。”在罗莉萍看来,对于60后、70后女性来说,婚姻里做好贤妻良母很重要,夫妻之间的责任与理解,是家庭幸福的秘诀。

      【80后 90后】

      爱是不断成长

      “我和老婆是大学同学,谈了两年恋爱,一毕业就结婚了。”1988年出生的石勇是云南人,在长沙读大学的时候和妻子相恋,结婚后定居在长沙。在这对小夫妻看来,爱情就是凭感觉,不用考虑家庭背景和金钱地位。可当生活回归本真,他们才发现婚姻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谈恋爱的时候轰轰烈,没想那么多,真正面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矛盾很多,于是吵架成了家常便饭。”石勇坦言,两个人的婚姻就是在这样的折腾中成长的,尤其有了爱情的结晶后,夫妻俩遇到矛盾学会了理性处理,泡上一壶茶,心平气和地聊一聊,心结就解开了。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80后、90后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他们对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不是很适应。”长沙县婚姻登记处的心理专家刘芳告诉记者,婚姻中没有是非对错,年轻人的爱情经过“翻炒”反而更加香醇。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