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长沙县历史文化丛书》主要内容介绍

  •   《民俗卷》将那些与先民及现代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礼仪信仰、乡规习俗、传统手艺、民间非遗、地方特产等广为收录记叙。图为长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江滚灯车。   《民俗卷》将那些与先民及现代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礼仪信仰、乡规习俗、传统手艺、民间非遗、地方特产等广为收录记叙。图为长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江滚灯车。
  •   《历史卷》所收录的长沙县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大都与历史事件血肉相连。图为杨开慧雕像。   《历史卷》所收录的长沙县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大都与历史事件血肉相连。图为杨开慧雕像。
  •   《文艺卷》收录了与长沙郡县地域有关的古代诗文和山歌乡曲,介绍过往文人墨客在长沙县境内所留下的文化遗迹。图为山歌传承人和村民在表演山歌。   《文艺卷》收录了与长沙郡县地域有关的古代诗文和山歌乡曲,介绍过往文人墨客在长沙县境内所留下的文化遗迹。图为山歌传承人和村民在表演山歌。
  •   《历史卷》上册叙述的是约20万年前至1949年8月在长沙县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下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长沙县的历史篇章。图为陶公庙。   《历史卷》上册叙述的是约20万年前至1949年8月在长沙县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下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长沙县的历史篇章。图为陶公庙。

      历史卷

      长沙是全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县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沙县历史文化丛书·历史卷》上册,叙述的是约20万年前至1949年8月发生在长沙县的重大事件,主要涉及建置兴废、政治风云、军事斗争、经济发展、文化活动、城市建设等内容。《长沙县历史文化丛书·历史卷》下册所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长沙县的历史篇章。本卷所叙史实撷取长沙县当代历史中的重要片段,按时间段进行编排,其目的不在于详存史实和细微考据,而是抓住纲要,传其精华。在选史叙事方面,本卷注意抓住长沙县的地方特点,写重点、记亮点,突出历史脉络,重现时代风貌;记人和叙事相结合;既叙述长沙县的骄人成就,也不回避艰难曲折。

      《历史卷》充分借鉴原《长沙历史文化丛书》和长沙县史志资料,选取那些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依据新的考古成果、新发现的历史材料和新的研究成果,修正原有失误,充实新的内容,补添遗漏事件,努力使其在反映长沙县历史文化史实和内涵时更加准确、严谨和完整。

      山水卷

      长沙县,别称“星沙”,自古是三湘首邑。在1932年长沙市设立之前,它的范围包括今长沙县域和今长沙市六区。今日长沙县面积仍接近于长沙市六区的总面积。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滋润着长沙县广袤的大地。北山、天华山、影珠山、金顶山、沿江山、临湘山等山如天然屏障,环绕着县治星沙城。浏阳河、捞刀河、金井河等河流似多情少女,投入了烟波浩渺的湘江。依山傍水分布着众多寺院庙观、老街古建筑、名人故址和历史遗址。这些名山秀水和名胜古迹是星沙的标志。

      岁月悠悠,物换星移。古老的“星沙”,经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积累,又增加了“三湘第一县”“全国百强县”等美誉。2016年,长沙县又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标志着长沙县旅游产业全域化走上了新台阶。

      《山水卷》以写实手笔,将长沙县境内的山川河流、庙宇古建的美景、美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传奇典故、各种文化的碰撞交融收录记载,并将一些妙趣横生的民间故事穿插其中,读来令人充满遐想和神往。

      文艺卷

      长沙县历史悠久,自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县以来,已有1300多年。县域内山川秀美,江河纵横,群山耸立。古代众多书院和寺庙建于此,极大地丰富了这方热土的文化底蕴。历代不少政要和文化名人也曾在此有过极不寻常的经历,并创作了很多描写山水名胜的诗词佳作,给风光无限的县域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长沙县历史文化丛书·文艺卷》上册的内容为历代政要和文人吟咏长沙县域名胜的诗词和长沙县域流传的民间歌谣。《长沙县历史文化丛书·文艺卷》下册主要介绍长沙籍历史政要和文化名人的书画作品、手稿墨迹。

      《文艺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以史为线索,收录了与长沙郡县地域有关的古代诗文和山歌乡曲,介绍过往文人墨客在长沙县境内所留下的文化遗迹,令人驻今怀古,呈现出旧时长沙县的另外一番繁华美景,描绘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美丽画卷。

      人物卷

      长沙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沧桑巨变的历史进程中,这里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本书所收录的长沙县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大都与历史事件血肉相连。他们的顺逆立场、成败得失,可以使人从中得到教益。彰往劝来,其教化作用十分明显。

      长沙县是红色革命发祥地,志士辈出,烈士云涌,各界精英灿若星辰。徐特立、曹典球献身教育育英才,周鲠生、金岳霖是国际法和哲学界的奠基人。柳直荀忠烈英雄存冤屈,陈树湘奏响长征史上最悲壮的英雄乐音。缪伯英以身许党英年逝,杨开慧骄杨丽质忠烈魂,还有曹孟君这位“工作就是生命”的妇女运动发起人。熊瑾玎、李富春为党理财管经济,杨立三是人民军队后勤事业奠基人。田汉、李维汉、许光达、廖沫沙、李默庵、彭劢,这一串响当当的英名都说明,长沙县这块钟灵毓秀的宝地无时不在伟人递起、著作代兴。

      《人物卷》采用简写和详写的方式收集编纂。上册择选了从东汉至今在长沙县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有影响、有成就的300多位时代人物,以朴实的简介方式,对相关人物进行收集记载;下册则在时代人物中着重遴选出41位更具影响、更有内涵的人物,以更加翔实的手笔介绍其思想、人品、作为、成就及历史影响,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事件,反映其个性特征,透过历史向人们传递出一种精神力量。

      民俗卷

      长沙县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植根于中华大地,与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共生、共融,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演绎着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

      《民俗卷》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民俗遗风》,有“岁时节庆”“人生礼仪”“生产生活”“方言民谚”四章。记载了长沙县传统节日习俗、农时节气习俗,人生、家族、往来之礼俗,农事耕种、渔猎养殖、手工行会、商贸集市、水陆交通习俗,以及比较有代表性的县域方言、民间谚语、俚语俗话。

      下卷为《风物大观》,分为“民间非遗”“馆藏文物”“地方特产”“百姓滋味”“生活起居”“宗教信仰”“民间巫术”七章。湘绣、陶公庙会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长沙县灿烂的民俗文化;陶盘形鼎、细绳纹陶釜等文物述说着长沙县悠久的历史;茶叶、罗代黑猪等地方特产,翻开了长沙县物华天宝的精彩篇章;辣椒炒肉、老姜煨鸡等美食,让人不得不爱上长沙县的人间烟火;服饰、建筑、民间艺术,摇曳着长沙县几千年来绚丽的民俗风情。

      《民俗卷》将那些与先民及现代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礼仪信仰、乡规习俗、传统手艺、民间非遗、地方特产等广为收录记叙,大到种稻经商、建房修墓,小到吃饭穿衣、走门串户,浓郁的地方文化风俗皆蕴含其中。这当中,既有数千年传承沿袭之印,也有近现代改良变化之风。这些都是长沙县及周边地区民众所用所为,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