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故事①】70后校长与90后老师,从“发难”到“CP”
编者按:校长,顾名思义,一校之长。其综合管理全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新学期伊始,记者走访长沙县部分学校,与校长话教育、聊学生。校长们有故事。即日起,星沙时报教育周刊开辟“校长故事”专栏,分享其与学生、老师、家长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大家可以看到长沙县教育生动精彩的一面。
天华中学校长蒋湘广。潘东晓摄
长沙县融媒体3月12日讯(记者 潘东晓)开学第一周,天华中学数学组的5名老师,齐刷刷地找到校长蒋湘广。老师们开门见山:“能不能减少一天加班?”这个建议令蒋湘广一愣。
天华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城区初级中学,于去年秋季开学。新学校筹备,即将上任的蒋湘广只提了一个要求:尽量选配年轻老师。学校开学后,40余名老师中,年轻老师占到了70%。
“我喜欢年轻老师,他们有活力、有干劲!”生于1973年的蒋湘广一直相信:应对教育新形势,新学校要发展,都离不开年轻老师。
然而,当70后校长碰到90后老师,相互磨合中,故事不断。老师们在成长,校长也在学习。
“能不能减少晚上加班?”
学生没来学校之前,老师们要提前到校;学生放学后,老师们要批改作业,从早上六七点一点忙到下午六七点。这是不少初中老师们的工作常态。如果遇到额外的工作任务,有时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年轻老师们思考:“能否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事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一个晚上的加班?”
蒋湘广虽然新任校长,但在长沙县城区初中学校中,是一名“老人”。近10年中,他先后在星沙中学担任过副校长,在松雅湖中学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在百熙实验学校做过筹建负责人。丰富的初中教学和管理经历,让他对于初中教育有发言权。
“第一反应是不同意。”面对年轻老师们的“集体上书”,蒋湘广觉得,“年轻老师就不能多讲点付出和奉献吗?”他说,“在我这个年代出生的教师看来,加班是理所应当的。”
蒋湘广将老师们请出了办公室。担心拒绝得太直接,他回到座位上又细细琢磨起来:年轻老师没成家的要找对象、生了孩子的要带小孩,建议是否真的可行呢?
越想越坐不住。蒋湘广立马召集学校行政和教师代表召开会议,就这事专题讨论。
“提升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尽量不将任务拖到晚上。同时,我与老师们约法三章: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蒋湘广告诉记者,最后通过研讨各个教学环节,效率提升了,加班也减少了。
第一回合,70后校长与90后老师“握手言和”。
“蒋校长的‘鸡汤’挺管用!”
一有空,蒋湘广就喜欢参加年轻老师的教学研讨课。3月6日上午,随着叮铃叮铃的下课铃声响起,蒋湘广手拿听课本,从一间教室里踱着步子出来,看着仍留在教室里面的年轻老师,边走边兴奋地说:“年轻老师要的就是这个状态!”
蒋湘广刚刚听的这堂课是语文公开课,由学校一名70后语文老师所授,授课内容为刘慈欣科幻小说节选,年轻老师们旁听学习。下课后,老师们依然围绕着“师傅”取经、探讨,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摸索改进的方法。
经常推门听课以及常与年轻老师接触,蒋湘广感受很深,“现在的学生,视野很宽、思维很活,要教育好他们,就要与时俱进,而年轻老师在这方面有优势。”第二回合,蒋湘广甘拜下风,他说,“我得向年轻老师学习。”
“对蒋校长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蒋氏‘鸡汤’。”学校一位年轻老师告诉记者,蒋湘广经常在教师群中分享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他说,“我们90后一般都比较自我,这些教我们为人处世的‘鸡汤’还挺管用,我们从鸡汤中以及从蒋校长身上学会了‘换位思考’,感觉成长了不少。”
“现在新进教师以90后为主,也许再过几年学校里就来了00后老师。”蒋湘广说,“带好这些老师,教育质量也就稳了。”去年进入天华中学的90后老师们都成长很快,年轻老师们,与老教师们越来越有“CP感”。他们就像这所崭新校园里去年植下的树苗,在春天里已吐出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