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书记下乡记③】一天为贫困户办了实事,心里就踏实

  星沙时报8月14日讯(记者 陆继华)他在部队服役23年,为了结束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日子转业到地方工作,可到新单位报到的不久又被委派下乡做精准扶贫工作,军人的性格使他毅然接受安排。在驻村近两年时间里,他把贫困户当亲人看,把贫困村当家乡建,平均每月驻村24天以上,下户走访达到400余次,几乎和所有贫困户都成了好朋友。他——就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杨经国。

  蒲塘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杨经国(左)与贫困户了解情况。曾诗怡 摄

  把贫困户当亲人看,为贫困户办了实事心里就踏实

  蒲塘村地处金井镇最北部,与平江县接壤,区域内山多田少,经济发展历来滞后,属于省级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贫困人口216人。

  “驻村帮扶,就是要把贫困户当亲人看,把贫困村当家乡建,当好扶贫政策的‘接生员’、项目建设的‘监督员’,这样才能让贫困户主动参与脱贫,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这是杨经国在2018年初刚驻村时在扶贫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话是这么说,事也是这么做。驻村以后,杨经国和他的队员们翻山越岭,一家一户的走访,了解贫困户之所需,为他们解决切实的难题。

  龙咀坪组的袁军赞,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单身汉,2016年在1个月内父亲和哥哥先后因病去世,失去亲人的痛苦让其变得更加木讷、消沉。杨经国和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经常上户与其谈心交心,帮扶他搞起养殖业,去年一年他养的黑山羊、土猪和五黑鸡收入到达两万多元。袁军赞慢慢把工作队当成了亲人,对生活也充满信心,现在每周都会给杨经国打个电话,说一句,“杨书记,您嘎好。”

  “一天为贫困户办了件实事,心里就踏实了。”去年年底的一天,金井山区的雪下得很大,在村部办公的杨经国突然接到大坪组贫困户杨发德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家里养的200只鸭子卖不出去,快没有粮食喂了。杨经国二话不说冒雪来到杨发德家,把鸭子拍成视频,发到单位的工作群里,半天时间订单达到300多只。看着滞销的鸭子一下子卖了出去,杨发德妻子开心地说:“杨书记,你这个销售员真的太厉害了。”

  蒲塘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杨经国(右)在查看贫困户的养殖情况。曾诗怡摄

  紧盯“两业”扶贫,带领村民一起创业致富

  就业是脱贫之本,产业是就业之基,只有通过“两业”扶贫才能为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在扶贫工作队进驻之前,蒲塘村没有一家企事业单位,村集体经济收益几乎为零,年轻劳动力都在外打工。

  去年以来,蒲塘村加大产业扶贫、项目扶持的推进力度。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8月,蒲塘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有了这个平台,全村迅速确定了以茶产业为主打产业,以锥栗、黄桃、食用菌、五黑鸡等为辅助产业的发展模式,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和产业帮扶的实施,帮扶工作队的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比在部队还忙还累。”这是杨经国的真实感受,但他无怨无悔,带着责任和感情开展帮扶工作。前不久他老父亲因病去世,半年期间他只回去陪伴过一次,这时常使他感到愧疚,不过,看到村里和贫困户的发展变化,内心有些许的安慰。

  蒲塘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杨经国(右)与金井镇政府负责人在查茶园项目建设情况。曾诗怡 摄

  杨经国介绍,蒲塘村目前结合金井“茶乡小镇”特色,新开辟1000亩优质茶园,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茶园由金井茶厂进行投资建设,合作社整合资源,村民入股分红;今年全村730亩锥栗和120亩黄桃长势良好,第一批发放1930只五黑鸡,拟于9月份再发放一批,年底陆续出笼,预计可为贫困户增收30多万元;一年开办了10多场次烹饪、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班,全村有54人通过培训找到了工作,大家正朝着致富的路上一路前行。 

【作者:陆继华】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