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故事】从警17年,他曾在千钧一发之际救回跳楼小贩

  星沙时报11月5日讯(记者 陆继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是他工作的方向和态度;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是他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勇于担当、忠诚尽职是他多年不变的军人本色,他就是长沙县湘龙街道中南社区民警——李军。从军人到警察,“人民公仆”这四个字一直深深地烙在李军的心里。从警17年,他一直坚守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不断磨练进取,演绎出不一样的警察故事。

李军(中)和社区辅警在入店采集信息。章帝 摄

在军营长大,始终不改军人本色

  1975年出生的李军是长沙县黄花镇人,他父亲转业到地方前一直在南海舰队服役,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屡立战功。从小生活在军营的李军深受练兵场上飒爽英姿的感染,幼小的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他父亲也时常教导:做一名军人,就要多做事、少说话、多奉献。

  1996年底,本来可以上大学深造的李军毅然报名参军,成为武警衡阳支队的一名新兵。“部队真是一个熔炉,能给人以脱胎换骨的改变。”回忆起军营生活,李军脸上总是充满着无限向往。

  李军入伍的第二年夏天,全国发生特大洪水,各地险情不断。无数的人民子弟兵奔赴抗洪一线,许多人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当志愿参加抗洪救灾的号召传到李军所在兵营时,大家连饭都顾不上吃,争着抢着报名参加。“做为一名军人,就是这样血性,明知前面是危险,但也要争先恐后地抢着上前。”

  尽管李军那次没有被选上亲临一线参加抢险,但“忠诚、奉献、勇于担当”的军人本色已深深地烙在他心里。刚转业到地方工作时,有次有个极为危险的任务需要人去执行,领导在踌躇考虑人选时,李军主动请缨,他说:“我父母都去逝了,现在单身一人,没有多少牵挂,就让我去吧。”接到任务后,李军凭着在部队锻练出来的本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坚守平凡岗位,甘做群众的“贴心人”

  2002年,李军从部队转业,成为江背镇派出所的一名干警。

  在很多人眼里,警察着制服、配着枪,多少感觉有点让人难以接近,可工作中,李军甘愿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刚到江背工作时,李军负责14个村的警务工作,只要没有出警,他几乎每天骑着摩托车下村,与村民聊天交心、做朋友。这个没有“架子”的警官也得到群众的信任,愿意为他提供案件的线索。在江背工作8年,李军就凭着群众主动提供线索,破获了数起重大案件。

  “关键时候,要拿得出来。”李军说,在派出所,社区民警也要“文武双全”,解得开纠纷,防得住隐患,还要抓得住不法之徒,不能丢了人民警察的“看家本事”。2010年,李军被调到湘龙街道派出所,负责中南社区的警务工作。到社区不久,有天一路边小贩因为纠纷问题感到处理不公,要跳楼以示抗议。李军接到警情后迅速到现场,爬上楼顶,在小贩即将跳楼时一把抓住他,一个生命在瞬间得以挽救。

  中南社区是长沙县最大的社区,户籍人口3千多,但常住人口达6万多,社情复杂纷繁。在中南社区3000多日子里,李军坚持“勤走、勤问、勤记、勤听”,用“真心、热心、细心、耐心”的态度走街串巷、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 与大家一起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社区。

  中南社区属于开放性市场社区,每天的交易量大,各种经济、维权类的矛盾纠纷时常发生。作为深得大家信任的社区民警,李军经常参与各种矛盾的调解,今年上半年,他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就达20来起。工作中,李军也常具有创新思维,针对社区4S店的维权纠纷多的问题,目前他正联合街道、社区以及县市相关职能部门筹备成立一个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这在长沙县尚属首例。“社区是我的‘责任田’,我一定要想尽办法把它耕耘好。”李军说。

【作者:陆继华】 【编辑:王璠】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