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项目·一线攻坚①|脱下军装还是兵 拆迁路上再发光

  编者按

  今年以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全力以赴抓实产业项目,涌现出许多兢兢业业、奋战在一线的征迁干部,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一个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即日起,本报推出“奋战在项目·一线攻坚”系列报道,把镜头和笔触聚焦这些奋战在一线、为项目建设攻坚克难的基层干部,讲述他们在项目征拆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从而激励更多人投身项目建设,为长沙县实现“率先现代化、追赶前三强”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在长沙县黄兴镇一乡一品项目拆迁签约现场,拆迁户正在签约。黄兴镇供图

  ◎星沙时报记者 刘思源

  昨日下午,秋雨连绵,往日人来人往的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拆迁指挥部,显得冷清了不少。办公室里,拆迁干部朱世雄却没闲着,电话一个接一个。面对拆迁户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他没有太多思考,便流畅地给出了答案。

  时光回溯到2017年,从部队退伍归来的朱世雄应聘到了黄兴镇征地拆迁服务中心,成为了一名拆迁工作人员。第一次面对拆迁工作,朱世雄两眼一抹黑,感觉压力很大。但是作为一名军人和一名党员,他没有退缩,而是跟着前辈边实战边学习。从项目调查进场、到方案审定、拆迁对证、协议签订、资料整理、拆房腾地等,他都全过程参与,认真学习总结。百炼成金,目前,朱世雄已成为了拆迁工作组的绝对主力,也赢得了拆迁户的信任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耐心细致赢得拆迁户信任

  对拆迁范围内的每一户情况了如指掌,问起拆迁政策烂熟于心,面对不合理诉求断然回绝,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朱世雄的拆迁工作本领,不仅让同事们佩服,也赢得了拆迁户的信任。

  家住光达社区金星组的拆迁户刘海军就是其中之一。刘海军在镇上开了一家诊所,平时经常为村民义务看病,邻里关系和谐。

  在今年5月份,刘海军家纳入拆迁范围。当朱世雄一行前往调查他家征地拆迁面积情况的时,出于对朱世雄的信任,测量工作进展极为顺利,而且在量完之后,刘海军就很快签下了拆迁协议。

  不仅如此,在朱世雄的影响下,刘海军还经常到拆迁指挥部坐一坐,和村民们聊一聊,成为了拆迁工作的义务宣讲员。

  “村上一些拆迁户觉得我签这么早,会不会是政府多给了钱,我就领着他们去公示栏看。”刘海军说,当发现他家的征收款和其他拆迁户没有出入时,当即就有8户拆迁户签了约。

  “感谢这位老大哥,为我们拆迁做了不少工作。”朱世雄说,刘海军的两位侄子本来对自家拆迁持观望态度,后来,看到叔叔主动签约,再加上他内心细致的工作,也签下了拆迁协议。

  在朱世雄等拆迁干部的努力下,光达社区一乡一品拆迁项目开了个好头。

  镇村联动解决家庭麻纱事

  4月,在拆迁过程中,朱世雄曾遇上了一个麻烦事。

  光达社区一户拆迁户家里父母和儿子儿媳关系不和,女儿因为户口迁出成为非农户口不在补偿范围内,以至于拆迁陷入僵局。

  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这么复杂的家庭关系,朱世雄显得一筹莫展。这时,朱世雄灵机一动:“请社区主任刘松柏一起做工作,也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说干就干。朱世雄立即跟刘松柏联系,让他帮忙了解情况,并一起去做工作。在上户走访后,大家发现,因为这家拆迁户家里的老人对儿子儿媳的生活方式不满,平时基本不来往,逢年过节也不见面,并且也不同意拆迁。

  每当朱世雄和两位老人的沟通有点进展,其不在户内的女儿就劝老人不要拆迁。因为女儿对二老挺好,二老也很宠女儿,所以拆迁一度受阻。

  面对难题,朱世雄和刘松柏决定从家庭关系入手,先让他们家庭关系和谐起来,再谈拆迁的事。一次、两次、三次……朱世雄和刘松柏坚持不懈,一直上门。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年老了,你们也会需要儿子儿媳来照顾的嘛……”

  “黄兴发展好了,你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的……”

  上门二十余次后,儿子儿媳终于和老人握手言和,同意将房屋拆迁,还将老人接到一起住并悉心照顾。看到他们一家其乐融融、气氛融洽。朱世雄放下了心,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这个伢子经常工作到深夜,晚上累了就睡在单位。早上起得早,经常第一个到岗。”提起朱世雄,拆迁组组长师武军言语中止不住赞赏,“当过兵的硬是不一样,有耐心、有韧劲。”

  拆迁过程中,朱世雄和同事们严格按照公示拆迁流程模式开展拆迁工作,对拆迁群众一视同仁,坚持一个政策用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与人情拆迁、违规拆迁划清界限。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块又一块的拆迁“硬骨头”被啃了下来。据了解,朱世雄负责的一乡一品项目43户拆迁户用了不到20天时间顺利签约。

  “我是人民子弟兵,即使脱下了军装,我也要在‘第二战场’上干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朱世雄在接受采访时说。

【作者:刘思源】 【编辑:吴家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