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赞歌③|老兵黄香林:我是打不倒的“老虎团”班长

  星沙时报10月26日讯(记者 盛磊)近日,在长沙县果园镇,88岁高龄的黄香林收到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黄香林18岁参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荣获三次三等功,从军11年,他将自己8年的青春热血奉献在异国他乡,始终无怨无悔。

图为黄香林向记者展示他收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盛磊 摄

  冒着敌军炮火向前线运送军用物资

  1932年,黄香林出生于果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三兄弟,他最小。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刚满18岁的黄香林不顾父母阻拦,成为村里首个报名的人,第二天就毅然踏上了从军之路。

  从长沙圣和中学走到湘潭,黄香林一天未吃未喝。之后又跟随部队辗转岳阳,一路北上,历时两个月才到达安东(今辽宁丹东)。

图为黄香林从军时拍摄的旧照。 盛磊 摄

  1951年5月,他作为第二批抗美援朝志愿军前往朝鲜。由于怕敌军的飞机发现,黄香林所在的志愿队一路走走停停,白天睡在山洞,晚上悄悄出发,两人一组推土车子,还要负责将一百公斤米、面运输到朝鲜新姆的中转站。

  “我们只能吃自己所带的草面、米袋子、饼干等干粮,吃完了还没到,车上虽然有大米和高粱米,只能吃点高粱米,不能吃大米。”黄香林说。

图为黄香林在军队服役期间的汽车拖拉机修理技术证明书。 盛磊 摄

  到达朝鲜后,黄香林因为个子矮小,被分配到了志后二分部修理科,修理坏损的汽车,由于在家时会木工技术,修理水平好,黄香林被零八一九汽车一团的领导看中,成为了修理科班长。汽车一团又名“老虎团”,主要任务是向前线转运武器弹药、军用物资和粮油食品。

  “我们那个‘老虎团’,敌军飞机晚上丢照明弹,我们都敢开车跑,像猛虎一样无所畏惧,所以叫‘老虎团’。”黄香林说。

  运输物资时,汽车全部都要进行伪装,车身用泥巴涂抹,车头套有反光罩,小灯用红布包裹,就这样,“老虎团”建立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成为了前线士兵们最有保障的后备力量。

图为黄香林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盛磊 摄

  战争结束后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历经多年的战乱,美军的狂轰滥炸让朝鲜几乎没有一块完好的建筑和土地,无数志愿军的遗骸留在了异国他乡。黄香林作为修理科班长,选择继续留在朝鲜,为牺牲的志愿军们修建墓碑,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图为黄香林的《残疾军人证》。 盛磊 摄

  在一次施工中,黄香林的右手被平刨机割伤,切断了两根手指,但他未喊苦、未喊痛,经过治疗包扎后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经过五年的建设,朝鲜得到了快速恢复与发展。至此,援朝8年的黄香林终于回到了祖国。

  “我们回国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不带,都交到朝鲜了,你是打枪的就只能带一只枪回来,你是开车的就只能开一部车回来,其他东西都交到朝鲜。”黄香林说。

  回国后,黄香林在甘肃参与“两弹一星”建设,两年后又被派到洛阳为修地道待命。1961年,修地道的任务取消,他复员回到家乡,深藏功与名,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木工。

  如今,黄香林已到耄耋之年,但他思维敏捷,身体硬朗。说起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事,仍记忆犹新。在他的脑海里仿佛有一盘磁带,一幕幕场景随时都能回放,他还是那个打不倒的“老虎团”修理科班长。

【作者:盛磊】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