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改革再出发③|乡村振兴擘画新时代“三农”画卷

  ◎星沙时报记者 宋彬彬

  金秋送爽,长沙县充盈着“丰收”的味道。

  长沙县立足县域发展阶段实际,抢抓机遇,不断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找到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大门。

  如今,长沙县的老百姓便生活在这样一幅“有景可看、有活可干、有钱可赚”乡村振兴秀美画卷中。

长沙县的老百姓便生活在这样一幅“有景可看、有活可干、有钱可赚”乡村振兴秀美画卷中。均为资料图片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农村美”

  果园镇新明村,地处长沙市主城区一小时交通圈内,背倚城市,本是一个村集体经济羸弱的落后村,“一村之主”黄季明甚至总结出村里的四大难题:“组织活动难开展,权利义务难体现,流动党员难管理,不合格党员难处置。”

  不等不靠不要,新明村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村村民同心奔发展。通过引导村民确定“山不推、水不填、树不砍”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把生态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每个环节。

  1000亩高档有机稻、1500亩楠竹林、1000亩良种油茶、1200亩油菜基地、600亩有机绿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黄季明的积极推动下,村容村貌华丽蜕变,“一山一水一田”,成了城郊的一方净土。天气晴好的夜晚,村民柳妹花都会从自家小院走出,踏过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站在乡间小道上,看看眼前和谐美景与盎然生机。

  整洁楼房排排立,硬质村路条条通;新明碧水款款来,房前屋后处处新;广场舞姿翩翩起,邻里和谐声声欢……每到傍晚,新明村里便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氛围,格外舒心。

  新明村折射出的是全县农村现状。自2018年以来,长沙县立足县域发展阶段实际,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首仗,提升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批美丽乡村脱颖而出。长沙县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涌现了一批领先全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典范,开慧镇白沙村获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住建部美丽乡村示范村”,葛家山村、浔龙河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黄兴镇鹿芝岭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慧润板仓获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创新发展引擎,实现“农民富”

  如何找到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新大门?长沙县给出的答案是创新发展,积极探索五种模式,用五把“钥匙”“解锁”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兴”,实现“农民富”。

  第一把,资本下乡共建。以浔龙河为代表的区域优势明显的村集体,按照“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和监督、基层组织参与决策、群众意愿充分表达”的共建模式,由城市资本下乡与村集体资产资源合作投资共同开发建设。该村2017年村集体房屋租赁和分红收入便达到138万元。

  第二把,农旅结合引领。发展几家、引领一片。开慧镇锡福村村民彭正祥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将整栋楼房装修一新,摇身一变成了民宿“掌柜”。通过“村委会+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每年增收十多万元。以锡福村为代表的具有农业产业特色明显和享有旅游资源的村集体,长沙县推广该模式,增加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农户经营服务收入。

  第三把,土地股份合作。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这是金井镇湘丰村村民们近年来最大的身份转变。该村成立群英土地专业合作社,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将全村6195.27亩土地以经营权量化为货币的方式入股流转到土地合作社,年收益超过30万元,村民平均年度收入超过6万元,从而构建了企业、集体组织、农户利益共同体,形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共享机制。以湘丰村为代表的有主导产业发展的村,长沙县积极推广该模式,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第四把,科普园区集聚。高桥镇湖南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共有农业科研试验用地1818.3多亩,该镇引入特色科研项目,并以基地为核心,集聚李维汉故居、紫竹山风景区、金桥老街这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镇域特色产业。对于临近科研院所的村,长沙县依托科研院所技术资源,建设综合型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通过以农业科研为主导产业的试点示范,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五把,龙头企业带动。以春华镇大鱼塘村为代表的有优势产业发展的村,长沙县以龙头企业为载体,通过打造核心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该村的长沙县春红花卉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精心打造田园综合体,充分带动了周边50多个经营主体、200多农户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条集花卉展示、观赏、游览、体验、健身、娱乐和饮食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产业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作者:宋彬彬】 【编辑:刘果林】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