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长沙县第九中学:“每位师生都很重要”

  ◎星沙时报记者 蒋云侠

  沿省道S206一路向北,远离城市的喧嚣,便来到位于金井镇的长沙县第九中学。近几年,学校教学成绩有目共睹:连续3年获长沙县“高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一等奖”、连续三年高考文理12科单科平均分均获长沙县五所普高第一名……

  学校教学质量持续领先的“秘诀”是什么?这些“第一”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教育故事和育人情怀?近日记者走进长沙县九中,了解学校“四有”理念办学背后的故事。

  聚焦师生幸福

  打造“有温度”的高中

  近几年,长沙县九中着力打造“有质量、有品位、有特色、有温度“的品牌高中,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每位师生都很重要。”在学校大会议室,记者看到墙上写着瞩目的8个大字。这是长沙县九中校长袁铸和学校管理团队共同的追求和情怀。“四有”教育愿景提出后,这句话成为“有温度”的凝练表达。

  把理念转化为行动,长沙县九中前行在路上。学校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即“行政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后勤为教学服务”,致力打造“温馨家园,学习乐园”。

  实施师生安居工程。2017年,学校抓住食堂托管的契机,实现食堂煤改气,解决了困扰师生多年的煤灰和烟尘问题;兴建教师宿舍和教学楼,改造学生寝室,加装了洗漱间,在教室和寝室添置了空调;特设母婴室,为教师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

  实施师生平安工程。为确保学生放假时的交通安全,每周放学时段,校门口除了安排保安外,还安排了行政、年级组负责老师、德育处老师护学。坚持教师陪餐、伙食质量检査和食品安全定期检査制度,督促学生伙食质量的提高。

  实施师生交心工程。持续开展“百师千生”走心谈话活动,102名老师书面摸底全校1294名学生,对其进行帮助和引导;开展师生“微心愿”征集认领活动,132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一系列幸福暖心工程的实施及教育质量的不断攀升,使偏居一隅的长沙县九中日益成为长沙县初中学子升入普高的首选,每年城区慕名回九中就读的初三学生数以百计。

  聚焦教学课堂

  打造“有质量”的高中

  质量是人民教育的生命线,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最直接的尺子。在袁铸看来,“每位师生都很重要”的人本理念,除了对师生个体的关怀,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办“有质量”教育的实践中来。

  学校积极推进以“四精”为主要内容的成长课堂建设,树立精讲多练意识,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何谓“四精”课堂?即基于学情的精心备课,富于激情的精准讲课,富于启思的精心设问,富于针对的精选练习。

  “四精”不仅是理念指引,更是有着具体操作内容的方法论,以“精准讲课”为例,每堂课讲授时间不超过25分钟,教师连续讲解不得超过5分钟,留足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

  为聚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软实力”,长沙县九中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座谈会,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比武活动,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找差距,求进步。

  同时,鼓励老师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解题大赛、赛课和培训。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共筹措150余万元组织教师360余人次出省进行新高考、新课程培训。

  聚焦素质教育

  打造“有品位”的高中

  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长沙县九中从德智体美劳方面选取学生迫切需要提升的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提升,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

  具体做法为:扩充阅读量,在“文明其精神”上使力气;补齐表达力,在“优雅其气质”上下功夫;增加运动量,在“野蛮其体魄”上出实招。

  最终,这些具体的举措都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场景中。长沙县九中的早自习分为两段,早一段专门大声朗读,早二段当众背诵或当堂检测。语文和英语课全面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话,学校规定学生每月回答两次课堂提问,每学期上台进行一次课前演讲。在长沙县九中,每个学生在整个高中期间都要进行两次军训,每天雷打不动绕操场7圈合计1750米跑操,每学期进行50公里远足或拉练。

  聚焦“达德”传承

  打造“有特色”的高中

  在长沙县九中教研大楼,迎面展示着一句话:“智、仁、勇,天下之达德也——《中庸》。”不只教研大楼,记者注意到,“达德”阳光服务平台建设、“达德”文化石垒砌、“达德”孝悌文化长廊等处处体现出学校鲜明而又浓郁的“达德”文化氛围。

  正是围绕这一教育认知,长沙县九中完成了从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到“求知求是,达德达行”的现代特色办学的嬗变。

  结合学校发展历史,长沙县九中挖掘与延伸了“达德”文化教育内容和内涵,编写了三本“达德”文化校本教材。并将“达德”元素融入校旗校徽,开设“达德”阅读课、书法课、“达德”大讲堂,让学生感受“达德”文化,诠释传统文化。

  此外,学校依托过程评价建设“达德”。确定成长过程评价内容,利用师评、家长评、社会评、互评等多种形式,长期跟踪学生在研究实践过程中的成长情况。并研发了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每月对学生知识增长的结果性评价,对学生知、仁、勇三方面的量化评价,对老师进行“达德”示范岗、学生“达德”标兵、“达德”奖学金、春晖班评选等。

  走出校园,学校与社区、家庭联动,建设了“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教育和评价体系。据介绍,5年来,长沙县九中巩固建设了长沙县烈士陵园、开慧“达德”教育基地、特校爱心助残基地、高桥养老院孝悌教育基地。

  经过多年实践,基本实现了文明校园创建常态化、习惯养成考评规范化、班会活动开展精品化、班级绩效考核实效化、学生团委工作多彩化、校园安全教育网络化的德育“六化”目标,并荣获“长沙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先进校”称号。

  “以前羡慕城里学校好,很多人都争着到城里读书。我们非常幸运,孩子能入读家门口的名校,还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2020届毕业生李婷家长感慨道。

  家长与考生的选择,是对学校认可的一次投票,也给了袁铸更足的信心。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长沙县九中将以最美的姿态绽放,匠心耕耘,绘就一幅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富活力的教育发展图景。

【作者:蒋云俠】 【编辑:刘果林】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