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特别报道 | 收藏!长沙县12个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推荐名单来了
为弘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充分发挥长沙县
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
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梳理出了
全县12个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推荐名单
各级各部门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
可选择这些现场教学点组织开展
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育活动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赶紧收藏吧!
↓↓↓
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纪念馆)
杨开慧(1901年-1930年)是毛泽东同志亲密的战友和亲爱的夫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1901年11月,杨开慧出生在长沙县清泰乡下板仓屋场的一个书香门第。1920年与毛泽东结为革命伴侣,为了共同的革命信仰并肩作战。“八七”会议结束后,杨开慧与毛泽东分别,回到板仓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斗争。1930年10月24日被捕入狱,在狱中杨开慧遭受了严刑拷打仍不愿透露出半点革命机密,敌人对她开出条件:如果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能还她自由。杨开慧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丈夫,毅然放弃了生存机会。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2009年,杨开慧被评为全国“双百”人物。
杨开慧纪念馆(杨开慧烈士纪念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是隶属中共长沙县委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杨开慧纪念馆成立于1966年,占地约126亩,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开慧生平业绩陈列馆、杨公庙四部分组成,内有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开慧故居始建于1795年,为土砖木结构的普通农舍建筑,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早期革命活动地。1966年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1983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开慧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单位、湖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对外开放以来,杨开慧纪念馆年均接待游客约130余万人次,有100多所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此设立德育教育基地。
地址: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
预约电话:0731-86432888
缪伯英故居
缪伯英(1899年-1929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妇女运动的先驱。1899年10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乡(今开慧镇)一个书香世家。1920年11月加入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中最早的一名女党员。1921年,与何孟雄结成了著名的“英雄”夫妻。1922年下半年,负责筹备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推动妇女争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权利。1923年2月,参与领导了京汉铁路北段的总罢工,在罢工遭到北洋政府血腥镇压后,秘密主持编印了《京汉工人流血记》等宣传品。1925年1月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任妇委会书记领导大革命时期湖南的妇女运动。1927年8月,毅然前往上海,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中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10月不幸身染重疾在上海病逝,年仅30岁。
缪伯英故居位于今长沙县开慧镇飘峰山村枫树湾,始建于1830年,土木结构,为大三进两天井中间以过亭连接布局。整个故居占地面积约12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40平方米,现有各类大小房间28间。2005年,故居重新修缮并对外开放,2019年再次进行系统性提质修缮。现一进二进主要复原展出1899-1929年这一时期的故居概貌,三进为缪伯英生平事迹陈列。缪伯英故居201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长沙县开慧镇飘峰山村枫树湾
预约电话:0731-86435383
李维汉故居(李维汉故居纪念馆)
李维汉(1896年-1984年)又名罗迈,(原名李厚儒,字和笙),湖南长沙人。李维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1948年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八大中央委员等职。1982年,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李维汉故居位于长沙县高桥镇维汉村新屋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40余间,屋与屋之间有天井、回廊相连,房屋错落有致。2011年,李维汉故居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被民盟中央授予中国民主同盟传统教育基地称号,2020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长沙县高桥镇维汉村新屋组
预约电话:0731-86243785
徐特立故居(徐特立故居纪念馆)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原名徐懋恂,字师陶。中共“五老”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中央苏区建设、二万五千里长征、陕北边区和新中国的建设,历任中央苏区教育部副部长、代部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毛主席高度评价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并称赞他为“坚强的老战士”。
徐特立故居现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约有200年历史,属典型的清末南方四合院建筑。故居共有房屋19间,建筑面积581.7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700平方米。徐特立故居于2007年被公布为首批长沙市党员教育基地,2009年起实行免费开放,2010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
预约电话:0731-86284890
许光达故居
许光达 (1908年-1969年) ,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今黄兴镇光达社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参加三河坝战役,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联系,踏上千里寻党的路程。1947年率第三纵队组织乌龙铺战役。1949年8月率部参加兰州解放战役。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授大将军衔。
许光达故居位于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为近代长沙普通民居建筑。故居始建于1901年,占地25亩,土木结构,坐北朝南,两进共20间房。2011年,故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2018年重新修缮故居,并更新了许光达生平业绩陈列。2020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地址:长沙县黄兴镇光达社区
预约电话:0731-86880133
田汉故居(田汉文化园)
田汉(1898年-1968年),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田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创作了大量以鲜明的革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优秀作品。1949年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务。他是戏曲改革的先驱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对新中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田汉故居始建于1820年,位于长沙县果园镇。故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小青瓦屋面,砖木结构,中间以过亭相连接,为晚清时期两进式普通民居建筑。田汉故居建筑面积545平米,有卧室、会客室等大小房屋16间。田汉故居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田汉文化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沙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长沙市文明风景旅游区、长沙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长沙市十大文化消费园区。
地址:长沙县果园镇田汉社区
预约电话:0731-84071689
柳直荀故居
柳直荀(1898年-1932年)又名柳克明, 长沙县高桥镇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任湖南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从事农民运动。1930年以中共中央军委和长江局特派员的身份到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1932年9月,因“左”倾肃反扩大化殉难于监利周老嘴。1945年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为其平反昭雪。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写信给李淑一,并填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对柳直荀烈士作了高度评价。
柳直荀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高桥镇高桥锦绣社区花园坡组,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座西朝东,一层砖木结构,共有大小房间二十余间。大门上方为柳午亭书“黄棠山庄”四字,左右两侧为“厚德载福,和气致祥”,具有清末江南民居建筑的典型样式。屋前为一口小水塘,四周群山环绕。2006年柳直荀故居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授予“长沙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誉称号。2021年被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长沙县高桥镇高桥锦绣社区
预约电话:0731-86243785
陈树湘故居
陈树湘(1905年1月30日-1934年12月18日 ),湖南长沙县人 ,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革命烈士。陈树湘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红5军团第34师师长。1934年11月下旬,在湘江之战中,他率领部队付出重大牺牲,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负伤被俘。1934年12月18日,在敌人押送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
陈树湘故居位于长沙县福临铺镇枫树湾,通过考古发掘故居原址为坐西北,朝东南的林成祖地主家居所,1905年正月30日,陈树湘就出生于地主家西北偏房的杂屋里,从小他就跟着做长工的父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2019年初,对考证后的陈树湘出生地进行了部分还原修复,修复后的建筑分为杂物及工房的三进式院落,占地总面积7.1亩,建筑面积270平方米。2019年9月26日,陈树湘故居正式对外开放。2020年,陈树湘故居被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地址:长沙县福临铺镇枫树湾
预约电话:0731-86400122
刘少奇天华调查旧址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天华调查旧址位于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是一座单层砖混结构建筑。该建筑修建于20世纪40年代,1961年4月刘少奇回湖南蹲点调查44天,其中18天就在天华村,此处旧居就是当时刘少奇蹲点调查时所住的房屋。旧居座北朝南,一字排开,一共5间平房,为土砖青瓦的典型江南民居。最东边为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的卧室兼办公室,房间里只有一张旧柜子、一张旧书桌、一张木架床、一盏煤油灯。当年国家主席就工作和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白天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晚上在煤油灯下处理国家大事。“座谈室”过去依次为“会计室”、“民兵室”和“保管室”,整个旧居面积不过160平方米。刘少奇天华调查旧址是长沙首个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基地、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长沙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地址: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
预约电话:0731-86467900
长沙县烈士陵园
长沙县烈士陵园座落在长沙县金井镇石井村华坡组,墓区占地面积36018平方米,现安葬烈士285名,是我县开展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双拥宣传、国防教育的主要场所,陵园于2014年9月建成,并于2014年9月30日在烈士陵园举行了首个烈士公祭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依据地形,整个陵园分为四个功能区:一是烈士事迹展览馆;二是入口广场及停车区,主要用于人车分流;三是烈士塔祭拜纵轴线区,依次为:入口广场(带群雕)、门牌楼、祭拜长阶、祭拜广场(带英烈墙)、烈士塔、吴文炳烈士主墓;四是东、西烈士墓区,两片墓区位于烈士塔祭拜纵轴线区两侧,基本形成对称布置,形似八字型,隐喻八一建军节。两墓区有墓园游路与祭拜广场、无名烈士墓、休息区、停车区、入口广场等区域有机连接,人流疏导有序。2019年被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长沙县金井镇石井村华坡组
预约电话:13875827769
杨立三故居
杨立三(1900-1954)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0年11月18日出生于长沙郊区一个佃农家庭。11岁入私塾、小学读书,半耕半读。1920年投入湘军当文书,任过团司务长和军需官。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人民军队的军工生产,并到山东与第三野战军共同部署了淮海战役的后勤工作。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曾受到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表彰。
杨立三故居位于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石壁湖畔,凤形山旁,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原为合院式建筑,整体为“凹”形布局,建筑坐西朝东,土木结构,土砖墙,小青瓦,坡屋顶。1927年杨家在此佃居,1954年,故居被洪水冲垮,现存建筑为洪水后复建。2019年9月26日,修缮后的故居正式对外开放,现故居占地面积约6.6亩,建筑面积约736平方米,主要包括杨立三故居,杨立三生平事迹陈列室,游客服务中心等。同年杨立三故居被公布为长沙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9月,杨立三故居被公布为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地址: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
预约电话:0731-86243785
陈康白科教报国生平业绩陈列室
陈康白(1898-1981), 中国教育家,原名运煌,湖南长沙人。1951年-195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化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参事等。1981年7月31日在北京去世。
陈康白科教报国生平业绩陈列室位于长沙县路口镇路口社区锦绣公园,陈列建筑为现代建筑风格,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前有一池塘,又临田野,门前流水,池台倒影,树木婆娑,环境清幽。2019年被列为长沙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长沙县路口镇路口社区锦绣公园
预约电话:13739081750 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