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特别报道 |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星沙时报记者 李杰

  下午5时20分,“秋老虎”余威仍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属星沙实验小学门口,早已人头攒动。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在崭新的校门前围了好几个圈。

  这所去年9月开学的新学校,可容纳学生1960人。学校不仅解决了长沙经开区务工人员子弟的入学,还缓解了学校周边城区中小学校学位紧张、“大班额”等问题。

  “一年前都不敢想,家门口居然建了这么好的学校。”从郴州来长务工的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园区企业务工,新学校让孩子就近入学,“读书不再两头跑,工作、生活都省了不少心。”

  长沙县着力推进建设“五好”教育工程,致力于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样喜人的变化,正在长沙县各地发生。

课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阅读美文。章帝 摄

  优配置 家门口“长出”好学校

  绿树成荫,红墙黛瓦,新落成的大元中心小学在蓝天白云下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3月,因长沙地铁6号线建设,有着50年历史的大元中心小学实行整体搬迁。此前,因学位紧张,学校附近的陶公庙社区等四个社区的学生被迫分流到较远的龙华小学、花园小学、星沙实验小学读书。

  “我女儿是五年级时转回来的。现在不仅上学更近了,得到的教育也更好了。”学生家长邓红亲切称大元中心小学为“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学校新建后,基本上可以满足周边社区的上学需求。” 大元中心小学负责人介绍,新校区有42个班,新增960个学位,已于7月底完成主体建设。

长沙县昌济中学于今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章帝 摄

  近五年来,长沙县共投资近30亿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0余所,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近5万个,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标准化学校建设优良率100%,“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完成率全省领先。

  在保障学前教育方面,长沙县快速扩充公办幼儿园学位,五年间新增公办幼儿园108所(2021新增82所),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近2万个(2021年新增14378个),公办园幼儿就读占比有望达到54%,“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

  好学校不仅要自己 “长”,还要积极寻求优质资源进行“嫁接”。

  合作办学、集团办学,就是长沙县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推动学校学位建设的一个“嫁接”方法。

长沙县百熙实验学校(初中部)校长余胜国和学生一起上体育课。 章帝 摄

  2014年9月,长沙县引进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创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百熙实验学校。同年,该校小学部在星沙街道建成开学。2016年9月,百熙实验学校初中部(以下简称百熙初中部)建成开学,成为湘龙街道第一所公办中学。

  “在百熙初中部投用前,湘龙街道还没有初中学校,所有的初中生源被分流到星沙中学和泉塘中学,城区居民就学压力相当大。”百熙初中部副校长宋清泉说。经过5年的沉淀和深耕,到2021年,该学校招生数量增加3倍多,进一步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局面。

  合作办学扩大了“朋友圈”。今年新增与三一集团、湖师大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促成县二中与北师大长沙附属学校合作,黄兴会展中心、北部新城首开区正在洽谈引进雅礼中学、麓山国际学校合作办学。

  目前,长沙县已有21所学校(幼儿园)与省内外13家优质教育品牌建立合作关系,辐射范围从城区延伸到农村、从义务教育延伸到全学段。

  “让品质均衡教育花开全城,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长沙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长沙县将按照“15分钟生活圈”和“中小学服务半径”标准,加强教育资源空间规划,使学校布点更加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长沙县师德标兵”金旭红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章帝 摄

  重师资 家门口培育好老师

  “感觉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提起名校北师大长沙附属学校在家门口办新校区这事,长沙县果园镇居民李女士这样感叹。李女士期盼和感慨的,正是近年来长沙县教育部门努力的——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

  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师资是关键。近年来,由于好学校的拔节生长,吸引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来到长沙县。但师资光靠引进是不够的。

  自2018年6月起,长沙市启动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旨在构建起具有长沙特色的中小学(幼儿园)卓越教师体系,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和优秀教师群体。

  长沙县积极响应,掀起学习浪潮,多次举行卓越教师综合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为优秀教师搭建了专业化学习舞台,让更多的教师走向卓越,成为引领示范教育教学发展的“种子”。

  “卓越教师的选拔方式是差额遴选,层层评审,任期是三年一届。”长沙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沙县每年对卓越教师进行严格考核,考核标准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只有合格以上才能保留卓越教师称号,同时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

  在长沙县,选上了卓越教师,也只是学习的开始。

  海报展示、控场游戏、文化建设、小组创建……7月25日至7月31日,长沙县100名卓越教师利用暑期,化身“学生”,参加2021年(第三期)长沙县卓越教师综合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闭关学习6天。

  这样的学习,效果立竿见影。日前,长沙县青山铺镇广福中学语文教师向祎依成功入选2021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国家级教培计划),为长沙县唯一入选教师。

  教师兴,则教育兴;教师强,则教育强。目前,长沙县培育特级教师14人、县级以上名校长14人、卓越教师304人、名师工作室(站)31个,资深乡村高级教师50名、岗位乡村高级教师12名。

  强保障 家门口上学好幸福

  “如今在教室里有空调吹,自习很舒适!”“秋老虎”来袭,长沙县依然炎热,随着教室、宿舍、食堂等区域的空调全面改造升级,县九中的1400多名学生享受到恣意的清凉。

  “以前,学校很多公共场所没有空调,一到夏天,学生觉得酷热难耐,如同蒸桑拿。”该校总务主任范海兵介绍,如今,学校实现了空调全覆盖,每个教室增加了一台新空调,新增120台新空调。

  截至目前,长沙县投入2100多万元,确保了初高中学校的寝室、教室全部安上空调,惠及近10万学生。

  长沙县学子不仅学习环境更舒适,吃的也放心。

  在百熙二小,清晰的电视显示屏呈现学校食堂后厨360度无死角监控画面。“我们工作人员随时用手机登陆软件,能随时查看各学校后厨情况。”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厨亮灶”+“智慧食堂”构建起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强堡垒。

  2021年春季开学期间,“智慧食堂”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城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均已纳入“智慧食堂”系统,实现物资采购、食谱制定、食品安全、财务管理、人员分工全链条管控。

   贫困学子无“后顾之忧”。近三年长沙县落实各类资助资金1.62亿元,资助困难学生28.49万人次,连续17年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打赢了教育脱贫攻坚战。

  在长沙县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不少家长咨询孩子入学、升学等问题,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给每一位家长耐心解答。这样的画面几乎每天都有。长沙县连续六年实施阳光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网上报名、公示学区、相对就近、免试入学,成为全县办有温度教育的窗口。

  同时,职校、城区公办幼儿园同步执行“阳光招生”,稳妥推进公民同招,公平、规范、有序成为招生入学新常态,产业工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三残”儿童全部实现了100%入学。

  政策平稳落地,护航高考平安。6月9日,长沙县8509名考生顺利考完,走出考场,新高考组考实现了“零事故、零舆情、零投诉”。新高考首次应考和组考工作平稳落地,中考中招政策调整顺利实施,首次采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制”、平行志愿的高中招生工作有序推进,获评全省优秀高考考区。

今年六一儿童节,长沙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玩游戏。李杰 摄

  为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学生们快乐轻松学习,“双减”政策正落地校园,有序推进。

  9月2日下午,大同星沙小学开学第一天放学工作有序进行。自愿不参加课后服务的一二年级学生15:55放学,三至六年级学生16:50放学;参加了学校课后服务的学生在17:30至18:00分年级、分时段有序放学。

  “学校的课后服务安全有保障,质量也有保障,让人安心,也暖心,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很迅速,今年课后服务课程设计更贴合了大家的需求。”下午17:50,下班前来接三年级女儿放学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已经在老师的辅导下对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了针对性巩固,回家后可以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了,可以和妹妹一起玩耍了。

  “率先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8月3日,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在第十四次县党代会上为长沙县教育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振奋人心。

  如今,星沙热土之上,一个个重大教育民生难题正在突破,一位位爱岗敬业的好校长、好班主任、好教师不断涌现,一所所风景如画的新建改建学校矗立于乡村城区,一个个喜笑颜开的学子背着书包在家门口上学……一幅幅温馨幸福的教育画卷正徐徐展开,分外喜人。

  未来,长沙县将不断抬高坐标,以好学校、好校长、好班主任、好教师、好学生“五好”教育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强县。

  相关新闻:

  星沙时报特别报道 | 最真的祝福献给最美的你!

  互动海报 | 亲爱的老师,这里有份您的专属情书,请查收!

【作者:李杰】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教师节 教师节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