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后一公里”

  星沙时报9月23日讯(记者 盛磊)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感。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带来的大量学龄儿童向城镇流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逐渐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神经末梢”,也是打通“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长沙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享受优质的教育。图为黄兴镇双桥小学。 盛磊 摄

  近年来,长沙县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两类学校发展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然而,由于人、财、物等因素的制约,两类学校建设仍存在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今年长沙县政协九届六次会议期间,县直机关委员五组联名金井镇、星沙街道、黄兴镇委员小组提出了《关于促进长沙县农村“两类学校”发展》的提案,如今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抓好落实。

  两类学校现状

  农村寄宿制日趋成为全县农村中学办学主流模式

  据统计,目前长沙县共有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38所,农村寄宿学校25所,在校学生2184人,在寄宿学校中,初中学校22所,小学3所。农村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全县农村中学办学的主流模式。

  地处长沙县西北角的北山镇石常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倾斜和投入的加大,这里的学生住宿条件有着极大提升。

  “我们中学是典型的山区学校,办学规模不大,现有学生409名,教职员工39名,由于孩子们到校读书的路途比较远,绝大部分学生需要在学校寄宿。”长沙县北山镇石常中学校长刘伟介绍,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力度比较大,学校教学楼已经翻新,对学生宿舍也进行了提质改造,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我家离学校有点远,开车要三四十分钟才能到,我们在外工作,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不太现实,只能选择寄宿。”学生家长常晓坦言,石常中学的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家长比较放心,就是生活老师配备不足,如果能再配备心理咨询老师就更好了。

  委员声音

  加强经费保障、优化教师结构、改善教师待遇

  一直以来,长沙县高度重视“两类学校”建设,在保运转、优硬件、强师资、提质量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但就全县“两类学校”发展现状,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教师编制、数量依然不足,乡村教师学科结构极不平衡,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不足,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基础设施老化陈旧,学校运行经费艰难等。

  小规模学校,因为学生人数比较少,一般是教学包班,不利于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个人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寄宿制学校因为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家长的陪伴比较少,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对于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而言,农村“两类学校”不能只是“小而弱”“弱而差”的存在,它是基本的民生兜底工程,必须优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何破解这个瓶颈,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为此,我们向职能部门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从规划布局和加强基础设施条件上给予支持,县教育局确保当前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有计划扶持农村小规模学校。

  二是从经费保障上给予支持,县财政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适当倾斜安排专项公用经费补助。同时加大投入,适当增加寄宿生管理费,解决农村寄宿学校老师早晚自习辅导待遇太低的现实问题,促进教育良性发展。

  三是从优化教师结构上给予支持,严格执行省市相关编制文件精神,合理调控编制标准,增加附加编制或校聘教师指标,确保乡村学校工作正常运转;适当探索采取走班、走教等模式,健全教师流动机制,有计划补充新教师;同等条件下,农村“两类学校”教师优先转岗、晋级,城区教师支教重点向农村“两类学校”倾斜。

  四是从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上给予支持,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县管校聘制度,逐步建立乡村教师能上能下、人员有进有出的教师任用新机制。

  五是从改善教师待遇上给予支持,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把教师在校工作时的周转住房建设列入中小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合理制定标准;周末或寒暑假教师培训优先安排“两类学校”教师,跨校、跨镇开展师徒结对工程,帮助其专业成长。

——长沙县政协委员 王笑梅

  目前成效

  今年完成23所农村两类学校提质改造

  长沙县始终把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一是加强规划保障。县教育局正在请专业公司编制《长沙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发展规划(2020-2035)》,在规划中既考虑了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又兼顾了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的需求,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每年在政府投资计划中向农村“两类学校”倾斜,重点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2021年安排1290万元,对春华镇茶业小学等8所农村“两类学校”进行提质改造。同时安排上级“两类学校”专项建设资金401万元,对青山铺镇赛头小学等15所小规模学校进行专项提质改造。

  对规模太小的学校,由属地乡镇负责,在自愿的前提下,有序引导、依法依程序采取合并的方式整合资源,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是加强人才保障。加大农村学校新进教师招聘选调力度,2021年计划招聘乡村教师350名,其服务年限不低于5年;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2021年为80人,全部为乡村学校计划,确保农村“两类学校”教师队伍稳定。

  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重点推动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小学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强化城区教师支援乡村教育工作制度,开展了城乡学校教研联合体、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近两年来选派了36名城区教师到北部乡镇支教,10名城区优秀中层干部到乡村学校担任校长,今后将重点对“两类学校”倾斜。

  三是加强经费保障。学校人员经费支出中基本人员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学校自主临聘人员经费实行财政部分补助政策(按年2.1万元标准每校补助一名工勤人员经费补助)。基本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根据国家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政策要求,学生人数不足100人学校按100人生均每年800元标准予以保障,全县38所小规模学校均已严格落实到位。

  落实乡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边远学校教师工作补贴,2020年共向3332名乡村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2448.8万元,向39所边远学校312名乡村教师发放补助58万元;对长期扎根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批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其中“最美乡村教师”20名、“优秀乡村校长”10名,奖励金额4000元/人)。

  四是加强机制保障。调整了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中小学一级较城区增加5个百分点,中小学高级增加3个百分点,重点用于解决在乡村学校工作满20年和30年,目前分别还是二级、一级职称,符合评审条件与标准的乡村学校教师。

  中小学教师评聘一级职务应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评聘高级职务应累计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在乡村学校从教累计满30年的男教师、满25年的女教师,且申报当年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申报时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目前还是中级职称、符合评审条件标准的资深乡村教师,享有直接评聘为基层高级教师的权利。

  部门声音

  精心编制规划方案,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长沙县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致力于建设更多精致精美的中小学校,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难题。

  一是统筹规划,对长期保留的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并建设好两类学校;二是对照标准,精准施策,科学合理进行校舍建设、环境提质、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配备、信息化装备、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三是着眼发展,提升能力,坚持以强弱项、提质量为主线,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关于农村“两类学校”规划建设的文件精神,精心编制规划方案,进一步提升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改善师生生活设施,全面推进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化强县和乡村振兴而不懈努力。

——长沙县教育局规划建设科负责人 朱云光

【作者:盛磊】 【编辑:刘果林】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