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为学生开启快乐之门
◎星沙时报记者 任凭 李杰
“我女儿自从读书后,每个双休日都是在各类培训班度过。但这段时间,全家周末睡到自然醒,女儿和我在县羽毛球馆比试了一场,还去松雅湖转了转。”上个周末,家住长沙县星沙街道的王女士一家在久违的惬意中度过。王女士发现,没有培训班的周末已成为身边多数家长的共同选择。
为推进“双减”工作平稳落实落地,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长沙县大力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在校内着力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抓好课后服务工作。今年全县小学生的课后服务参与率80%以上,初中生和教师的课后服务参与率90%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双减”工作,正在星沙跑出“加速度”。
回归学校
课后服务再“升级”
从新学期开始,每天下午3时30分,成了湖南第一师范附属星沙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一师星沙”)二年级二班的王嘉驿最期待的时刻。
钟声一响,打乒乓球、跳舞、大合唱、画画……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飘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开学之后,一师星沙遵循“家长自愿、公益普惠、规范监管、保证质量”四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深入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教学楼里,王嘉驿参加的合唱团歌声悠扬,其他教室里,绘画、舞蹈……每个孩子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双减”政策发布后,该校不但每周5天都有课后服务,兴趣课种类也更为丰富。
“开家长会时,校长说‘双减’就是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幸福。这句话让我感到心安。”王嘉驿的妈妈曾一度为小升初担忧,但得知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眉头舒展,“以前孩子总感觉作业写不完,现在有了课后辅导,不仅吸收了当天的知识,还可以在学校完成作业。”
王嘉驿和同学们对于“双减”的感受更为具体。“能选的兴趣班种类多了不少。以前虽然也有课后服务,但作业基本上还是要带回家做。这学期的作业量明显变少了,晚上还多了不少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王嘉驿说。
像一师星沙一样,目前长沙县全县共有150余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占比93%;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公办学校学生87841人,占比70%;参与课后服务的在职中小学教师7639人,占比94%。
部门联动
校外培训机构更规范
做好“双减”工作,需要校内提质升级,也需要校外严格监管,这样才能重塑教育生态。
自《意见》公布以来,长沙县紧锣密鼓出台措施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对校外培训机构运行情况进行摸底,并要求各培训机构签订落实“双减”承诺书。2021年国庆节期间,长沙县对校外培训机构展开了各级层面的全面排查和突击检查,确保对辖区内的每所培训机构都能被监管到位。
“双减”前的城区曾是“教培重地”,一个小区附近,聚集十几家大中型培训机构不是稀罕事,如今来上课的学生大量减少。大多数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响应政策,不在周末营业。少数机构虽然开门,但教室内空空荡荡,只有前台1到2名工作人员。数据显示,哪怕是人数最多的周五,也和“双减”实施前的学生数量有一定差距。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华润置地广场童蒙八次方教育培训机构发现,语数外培训教室桌椅摆放整齐,空无一人。
“现在文化类的科目基本上完成了退费,不愿意退费的学生家长转为了艺术类课程。”童蒙八次方教育股东范俊告诉记者,为了响应“双减”,果断砍掉了占比四分之一的文化类培训课程,全部转型为体育艺术类培训。
“我们组成联合督查组,对所有培训机构进行全方位、地毯式督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查组将对违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厉处罚、顶格处理。
截至目前,长沙县组织263家培训机构开展学科或非学科鉴定,其中非学科类机构75家,学科类机构148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已注销或停办40家,目前陆续有部分培训机构拟转型或注销。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长沙县以落实“双减”政策为契机,深入推进“五好”教育工程建设,让“好学校、好校长、好班主任、好老师、好学生”不断涌现。
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的解读与实践,长沙县始终探索,从未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