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旧小区”变身“幸福小区” 泉塘街道10个楼盘小区实现“三个全覆盖”
星沙时报11月4日讯(记者 宋彬彬)“小区绿化增加了,空气清新好;安保升级严格了,居住安心好;提出意见落实了,心情舒适好。”寥寥数语,却道出了泉塘街道泉塘社区未来蜂巢小区居民的一致心声。
从“老旧小区”变身“幸福小区”,未来蜂巢的蝶变,是长沙县为全面落实“党建聚合力书记领航行动”,加快推进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和业主委员会建设“三个全覆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生动案例。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是矛盾纠纷的交汇点和组织体系的薄弱点。如何实现“最后一百米”的有效作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对此,长沙县坚持党建引领、源头治理、系统思维,推行“三个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泉塘街道又创新性提出“百米党群服务圈”,预将党建引领延伸至小区周边,系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
党建引领:小区无序变有序
4日,记者来到未来蜂巢,门口安保严格,小区内干净整洁,不少人在智慧健身房内锻炼、交友,欢笑声不时传来,谁能想到,曾经这个小区的管理有多令人头疼。
未来蜂巢是泉塘街道的老旧小区,目前共1456户。过去,小区管理服务差、居民满意度低、业主参与治理率低,业委会工作推进艰难。
对此,街道和社区从建强党支部入手,于去年底成立“泉塘街道泉塘社区未来蜂巢小区支部委员会”,由支部引领小区提质升级。
“党支部、业委会班子交叉任职,实现党支部对业委会的实质性领导。”业委会主任孙英平介绍,党支部成立后,摸清了小区党员底数,坚持与业委会、物业每月召开三方共建联席会议,打造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平台、小区党支部为指导引领平台、业委会为居民自治平台、物业为日常服务平台,“四大平台”同向发力的运行模式。
党建一抓,纲举目张。
“业主‘主人’身份不再徒有虚名,大家提的意见都能较快落实。”3栋居民贺军云在小区内已住了10余年,他提出的增加绿化等建议均被一一落实到位。
通过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强化监管约束,小区各项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收益账目公示频率增高,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贺军云告诉记者,原来业委会开会,居民们都忙不愿参加,现在居民参与率高,尤其党员较多,直接带动了整个小区,“我们对小区党支部越来越信任!”
分类推进:“薄弱地带”变坚强堡垒
支部建在小区上,治理就在家门口。
安保不严,小区大门、单元门破旧甚至成为摆设,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几乎是大部分老旧小区的通病,未来蜂巢也不例外。
在党支部引领下,今年,未来蜂巢小区用公共收益增设了48个高空抛物专业高清摄像头,并将原有的124个普通摄像头全部升级成高清摄像头,完整覆盖每一角落,彻底解决安保问题。
近段时间,小区落实业主建议,将门禁系统升级改造,将已破旧的21张单元门和2张大门全部更换,加强保安培训,彻底解决了小广告和陌生人随意进出小区问题。
在党支部引领下,小区还成立了群防群治队伍,涌现出一批志愿者,和谐互助蔚然成风。
党建引领下,未来蜂巢小区实现了精彩蝶变,宜居指数和居民获得感全面提升,成为泉塘街道推行“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协同治理新模式,构建和完善基层治理新格局的一个典型。
“新建或在建且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我们从售楼就开始排查掌握小区党员底数,筹建党支部,由党支部主导成立业委会,把党在小区的领导从源头上建立起来。”泉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蒋炳桃介绍,街道目前共有10个楼盘小区实现“三个全覆盖”,这一模式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因地制宜、分类步步推进。
人民群众在哪里,民生需求在哪里,党建就应该覆盖到哪里。“‘四大平台’搭好后,居民‘唱戏’才能热情高涨,群众的家园意识、自治能力和参与热情才能越来越高。”蒋炳桃介绍,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机制,有利于最大程度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下一步,泉塘街道还拟在条件成熟的小区打造“百米党群服务圈”,通过党员示范,以点带面、成线连片,实现党组织全链条发力,全面提升居民获得感,系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