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生活甜如蜜 | 田汉故里新能人①

开栏语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田汉故里——长沙县果园镇,有一群被称为“新能人”的年轻人。他们或是海归学者,或是城市青年下乡,或是出身乡村进城求学掌握了一定知识的技能人才。他们带着技术和情怀,担着使命和责任,加入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即日起,果园镇联合星沙时报开设“田汉故里新能人”专栏,记者深入各村(社区)、企业等地,领略一批“新能人”的风采,共同见证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满腔热情与坚定行动。

  ◎星沙时报记者 梁焕鑫 实习生 史娟

  春花烂漫,山路弯弯。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坐落在层峦叠嶂之中,距离县区中心几十公里。

  可如今,即便翻山越岭,仍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因为这里有让人回味甘甜的蜂蜜。

  油菜花田里,养蜂人谭创明和妻子正在紧张忙碌着。天气渐暖后,蜜蜂便会漫山遍野寻花,酿出甘甜的花蜜。

  “加箱!”谭创明已经算好了,今年九百多只蜂箱,蜂蜜年产量有小两万斤,年利润可达200多万元。

  如今迈入不惑之年的谭创明养蜂已经11年。他是长沙县红花蜜蜂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果园镇最早一批产业扶贫的新能人之一。

  这一瓶瓶产自大山里的蜂蜜,让生活甜如蜜的同时,也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让这里远近闻名。

谭创明和妻子带着保护罩,在花田里采蜜。均为章帝 摄

  敢尝鲜

  “原来蜂蜜是这样摇出来的呀!今天长见识了。”不久前,五十多位游客专程从市区过来体验采蜜过程。

  谭创明将三十多只蜂箱整齐排放,依次取蜂巢摇制蜂蜜,半个多小时后一桶金黄透亮的蜂蜜被摇制出来,游客直呼神奇。合作社展台上摆放着上百瓶百花蜜,都出自谭创明之手,从养蜂、追花、采蜜、装罐,他都参与其中。

晶莹剔透的蜂蜜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引得游客连连叫好。

  十年前,果园镇农业产业发展已初具雏形,谭创明也是这个时候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养蜂生活。

  “2011年还在广东做销售,随着父母年纪增大,身边无人照料。”父母在,不远游,让这个30出头的汉子决心返乡。“青山绿水适合养蜂,邻近乡镇也有养蜂大户,那就回去养蜂。”

  回来后,谭创明买了几批蜜蜂放在山上,满心欢喜开始了“甜蜜事业”。可他低估了养蜜蜂的难度,“没过多久,蜜蜂全跑了。”空空的蜂箱,让他眉头紧锁。

为了养好蜜蜂,谭创明经常一个人一头扎在山里。

  好在没过多久,帮扶干部打来电话:“老谭,县里养蜂技术培训班开班了,你要不来听听?”谭创明起身就往县城赶。

  经过一周的培训,掌握了技术的谭创明拿出2000元存款,又买了6桶蜂,精心照料。可不曾想气温陡然变化,谭创明没来得及让蜂箱转场,蜜蜂大片死亡,只活下一桶。

  家里有人劝他别再折腾了,可谭创明不死心。吃饭的时候,书不离手,邻乡有几个养蜂大户,他也经常去请教。这回心血没白费,到2013年,8桶蜂发展成了18桶,产出三百多斤蜜,谭创明赶忙舀出一点尝了尝,“真甜!”

如今,谭创明成了小有名气的养蜂人,不少人还过来找他请教学习。

  巧带动

  “甜蜜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谭创明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大户。

  “自己富起来了,我还想把周边人也带动起来,一起过上好日子。”2016年,他来到新明村主动提出要实施产业扶贫,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蜜蜂以脱贫致富。

一个个蜂箱整齐摆放在高山上,成了小有名气的富民产业。

  “在实施过程中,合作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了蜂种、技术指导和培训,而贫困户只需早晚照看蜜蜂、将卫生环境搞好就行。”谭创明说,每户以十群蜂种为目标,先期每户发放三群,分区集中养殖、培训和管理,待他们能独立上手后再发放一群。

  同时,为让这一扶贫项目达到最佳效益和保障,另外六群蜜蜂则由合作社代替养殖,贫困户以这六群蜜蜂入股合作社,进行效益分红。

  “这种模式比较好,将蜜蜂放在一起养,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心得,同时也方便技术专家进行指导。”新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胖良表示,既学到了技术也上了“保险”,就算这批蜜蜂没成功,还有六群蜜蜂入股了合作社,可以分红。

  因为看得见的实惠,养殖蜜蜂这一产业扶贫模式也得到了村民认可。在谭创明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开始学着养蜂,“从最开始12户发展到了70多户。”

蜂农生活体验式旅游活动,让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谋长远

  眼看养蜂的人数多起来,谭创明想着要让大家提高整体效益,“多想几步,眼界再放长远些,一是成立合作社,二是开拓市场,把销量搞上去。”

  2011年,红花蜜蜂养殖合作社正式成立。可销路并没有随着合作社的成立打开。满山的“甜蜜”出不去,让谭创明抓破了头:“我们的蜂蜜这么好,市场需求也大,销量怎么就是上不去?”

  后来,一个老顾客在他追问下说出了原因:买了两瓶蜂蜜,但是结晶不同,肯定是假蜂蜜。“蜂蜜都经过SGS检测认证,都是真的。”谭创明拿出检测报告,顾客还是不信。

  谭创明不再辩驳。善于琢磨的他开始寻找新路子:既然消费者对蜂蜜的结晶认知存在误区,不如让他们来近距离观看?蜂农生活体验式旅游模式就此诞生。

  “消费者变成参与者,让他们体验养蜂的全过程,学习到专业的蜜蜂文化,这样不仅能买到放心的蜂蜜,甚至还可以帮我们推销产品。”谭创明说,体验式旅游一经推出,大受欢迎,游客络绎不绝。

绿水青山里,养蜂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年利润达200多万元,谭创明直言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每当有一批游客过来,谭创明就会跟几家农户预约午餐,一个农户可以做一到三桌的农家饭,一桌十个人,每个人收30块钱。一家家乡村土菜馆就这样慢慢多起来。花香引客,烟火留人,蜂蜜、土特产都成了抢手货……这一景象,让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接下来,我还想结合果园镇政府乡村振兴的号召,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与新老村民共建养蜂产业。”“甜蜜”还在继续,谭创明的养蜂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作者:梁焕鑫】 【编辑:黄珂岚】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