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向上”系列报道② | 开放发展天地宽 为“强省会”提供有力支撑

  ◎星沙时报记者 李丹

  开放,是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这一重要指示为全省发展指明了方向。

  殷殷嘱托,犹言在耳。4月19日,继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之后,《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再次为长沙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锚定了新的坐标、谋划了线路图。

  近年来,矢志不渝的开放理念早已融入了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发展的血脉。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强省会”战略实施,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更是以时不我待的英姿,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征途中阔步前进,奏响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创新开放不止 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对于星沙而言,创新、开放精神已融入城市的基因和血脉。以星沙之强助力省会之强,更要向“创新”和“开放”要动力。

山河智能出口欧洲的大型挖掘机已经装车,即将运往目的地。资料图片

  RCEP正式生效为外贸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5月27日上午,长沙县外贸新经济综合体暨RCEP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RCEP企业服务中心系全省首个,为加快构建湖南省国际合作新格局迈出了县级探索的第一步。

  据统计,该服务中心已引进专业贸易公司近20家,与中信保湖南分公司、律回网、万成云商、长沙银行及中国银行等多家专业机构深入合作,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在搭建出海线上全网营销渠道、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以及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风险大、保障低、维权难的问题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全力打造全省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待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容纳30家以上外贸企业聚集发展,预计全年新增5亿美元外贸业绩。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高端制造企业不断刷新行业新高度,让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

  “二手装备流转处置不畅的问题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对此颇有感触。他认为,推动二手工程机械装备出海可以加快产能输出,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增量提速,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推动产品走出去,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等。

  而这一痛点在经开区牵头成立湖南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行业联盟后已成功破解。2021年底,湖南自贸试验区二手工程机械设备“首单”报关。业内人士预测,仅二手工程机械出口,每年预估可增长800亿美元,达到10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

  此外,自贸临空区还积极探索工程机械设备及二手工程机修设备“出口+保税”模式,引进湖南慧润达进出口有限公司,已出口越南、埃及等6国32台设备,达194.7万美元。

  扩大“朋友圈” 推动湘品出海再提速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黄花机场之上,飞机在腾空,星沙在腾飞。一条条航线的延伸,一架架货机的起降,人如潮涌,货如轮转,让世界变小。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将成为空、铁、陆、磁零距离换乘的区域性航空枢纽。资料图片

  6月14日上午11时,一架满载货物的波音B737-800F全货机自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腾空而起,直飞日本大阪,标志着年年有鱼集团长沙至大阪的全货运航线首航成功。当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至马尼拉、大阪定期全货运航线顺利复航,将极大促进湖南地区外贸经济增长,助力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构建,同时,将不断深化湖南省与RCEP成员国家经贸合作,更好地服务湖南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带动湖南进出口外贸增长和湖南跨境电商的发展。

  据了解,2021年8月以后,受国内重要机场输入性疫情影响,长沙至马尼拉、大阪货运航线相继停飞。今年以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已累计新开(复飞)长沙至圣保罗、墨西哥城、曼谷、达卡、马尼拉、大阪等6条国际货运航线。目前,长沙在飞国际货运航线9条,今年计划新开至非洲货运航线。

  落地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的黄花数字贸易港,是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以数字贸易为特色的项目。其作为“前行·58科创集团”的跨境产业全国总部,致力打造“湖南自贸新引擎”,围绕“一总部,二平台,四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组建跨境电商产业研究院,并建立湖南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湖南省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基地、湖南产业带离岸孵化基地、网红直播基地与跨境电商人才实训基地,赋能更多优秀湖湘企业走向世界。

  记者了解到,目前,项目已引进各类跨境电商企业70余家,辐射三百余家企业,前行·58科创集团不定期为入驻企业提供供需对接会、送政策等,,推动“湘品出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入驻企业外贸进出口额达1亿美元。此外,长沙县还与株洲、娄底、邵阳、怀化、张家界、永州、常德等地级市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动,在此举办了10场产业对接会(交流会),与邵阳市20家箱包、服装、美妆用品企业深入对接,协助企业在此设立运营中心。

  倾力“筑巢引凤” 夯实开放发展基础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抓手,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

  筑巢引凤,一大批好项目在县区快速落地、渐次开花,澎湃“强省会”发展动能。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临空经济区已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新通道。章帝 摄

  6月20日,湘免国际揭牌暨开仓仪式举行,标志着长沙自贸临空区首个湘琼合作项目落地。据了解,湖南湘免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园区“同飞工程”首批落地的五家企业之一,也是“强省会”战略背景下首个从海南引进的项目。公司引入多个日本“药妆”产品及专柜高端护肤品牌,通过自身强大供应链体系和丰富的品牌背书,将日系最前沿的产品潮流传达给国内用户。

  接下来,湘免国际还将加快海外仓建设,瞄准进口OTC药品及医疗器械创新试点,抓住中日经贸合作契机,用好用活RCEP的优惠关税和贸易便利一揽子措施,调整产业链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在长沙自贸临空区各个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勾机开槽、桩机打桩、机器轰鸣、施工人员忙忙碌碌……今年以来,园区新引进项目36个,总投资212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1个,储备项目近百个。

  倾力招大引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据统计,今年以来,长沙经开区新引进项目11个,总投资220.25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1个,储备项目22个。自贸会展区新引进项目6个,总投资48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2个,储备项目22个。松雅湖生态新城及镇街新引进项目6个,总投资18亿元,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1个,储备项目48个。各镇街还利用闲置资源,通过飞地招商和“同飞工程”二次招商引进项目90个,总投资4.87亿元,其中四上企业8家……一批批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落地实施,为助力“强省会”战略夯实发展根基。

  优平台强载体 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临空经济区已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新通道。湖南走向世界靠什么?靠蓝天,靠高质量发展的临空经济。

在中国邮政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平均每天有2.2万余件国际邮件、快件以及跨境电商包裹发往世界各地。章帝 摄

  自贸临空区汇集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工贸易产业园”五大国家级平台,是五区叠加的核心、交通枢纽的中心、开放门户的轴心的“三心之区”。

  乘“机”起飞,奔跃临空时代。作为中部第一个“千万级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通航国际城市59个,是中西部地区覆盖东盟和RCEP国家最多的国际机场。已开货运航线通达欧盟、东盟、美国三大经济体,初步形成了洲际洲内结合、大小机型配套、综合立体丰富的国际航空货运物流网络。

  走进长沙机场改扩建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和钢筋的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此起彼伏。这是湖南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总投资430.2亿元,现代化的T3航站楼将大大提升机场运力,建成后预计年旅客吞吐量达6000万人次。

  不久的将来,黄花机场将成为空、铁、陆、磁零距离换乘的区域性航空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由平面到立体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对践行“强省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强省会”战略实施后,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有了更明晰的角色定位与发展目标:依托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通达海内外航空圈优势,加强与省内园区、企业联动,打造全国重要的临空产业基地、联通全球的区域合作重要窗口和航空物流集散平台。

  在中国邮政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平均每天有2.2万余件国际邮件、快件以及跨境电商包裹发往世界各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模式下,通关时间平均压缩近50%,每日处理能力从5万件飙升至30万件。此外,2021年主要物流、电商企业采用新模式后,较2020年运营成本降低近30%。

  此外,新引进井贝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现代智慧物流重点项目;临空区与机场集团加快筹建湖南国际货运物流公司……优平台强载体,一步步举措落实,开放星沙,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也让县区迈入“强省会”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李丹】 【编辑:黄珂岚】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