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静音食堂”育美德

  星沙时报9月16日讯(记者 李杰)9月16日12点,长沙县北山镇石常中学教学楼至食堂之间过道上,学生手持饭盆,保持一米间距,排起多列长队,分三批走进食堂。记者发现,从打饭到吃饭,基本上听不到学生说话的声音,食堂似乎开启了“静音模式”。

长沙县北山镇石常中学学生就餐自觉保持一米间距,严格遵循就餐纪律,文明就餐。均为李杰 摄

  “一年前,学校食堂很喧嚣,声音大的时候像打雷,而且经常有学生插队打饭,从而引发学生间的摩擦和矛盾。”学校德育主任黄超宇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学期的‘整改’,食堂变得安静、干净、和谐,文明就餐现象随处可见。”

  去年秋季,刘伟调到石常中学担任校长。履职第一天,当看到食堂像集市一样噪杂无序时,他决心要把食堂作为立德树人的阵地,培育学生文明就餐习惯。

  万事开头难。为了让老师全程参加陪餐,监督学生文明就餐,刘伟主张撤销教师食堂,却遭到很多老师不理解和反对。

  “学生在食堂就餐养成了良好习惯,上课也会有纪律意识,最终有利于教学······”刘伟充当“政委”, 苦口婆心找老师谈话,一一做通思想工作。石常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刘伟号召所有行政班子和老师一日三餐都参加陪餐,对学生不文明就餐行为进行纠偏,一个学期下来,效果很明显,食堂就餐越来越文明和安静。

  今年秋季开学以来,为了巩固“成果”,各班班主任参加陪餐,同时,学生会干部对学生就餐文明情况进行登记打分,并纳入每周的文明班级考核中。

  “现在班上的每个学生吃饭做到手端碗、食不语、坐姿正,养成了良好的就餐习惯。”采访中,初二班主任周妍书感到很欣慰,“餐桌布局是分班级的,隔板上都贴有学生名字,这样可以保障就餐秩序,同时可以发现缺席的学生。”

图为食堂餐桌均用隔板隔开,并且隔板上都贴有学生的名字。李杰 摄

  “安静的环境让我就餐更有食欲,再也看不到有学生插队打饭和大声喧哗的现象,一切井然有序。”说起食堂变化,初三学生鲁馨悦津津乐道。

  “静音食堂”改变了学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引得家长纷纷点赞。“以前,我女儿喜欢吃零食,不吃饭,我总担心她的饮食健康。”家长常女士说,“因为学校的科学管理和老师的提醒督促,现在女儿吃零食少了,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营养也均衡了。”

  中午时分,秋阳洒在校园,食堂秩序井然,分外安静。此时无声胜有声,“静音食堂”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其形成得益于学校将食堂作为课堂,深入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学校每餐会安排班主任陪同就餐,并把菜品数量、质量、环境卫生、服务态度、就餐秩序等信息及时录入系统,以便提升食堂服务质量。”刘伟介绍,学校德育处已联合学生会,聚焦排队纪律、就餐纪律、厉行节约、餐具使用、桌凳卫生五方面,对各班级文明就餐情况每天进行督查打分,每学期评选出3-5个文明餐桌先进班级,通过榜样的力量,进一步推进学生德育工作。

  如今,在长沙县学校当中,像石常中学这样的“静音食堂”越来越多,这与长沙县重视德育工作、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密不可分。

  今年,长沙县率先全省出台“三评价、三考核”方案,即分别出台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三个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出台《长沙县中小学艺体科技教育工作考核方案》《长沙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考核方案》《长沙县中小学教师发展素养考核办法》三个考核办法。将“小初高”三个学段评价办法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套涵盖全学段的评价体系,大幅提升教学教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赋分,评价结果与评优、绩效、奖金、人事挂钩,倒逼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杰】 【编辑:刘果林】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