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里的“粮管家”

  ◎星沙时报记者 王箫

  秋日的大地呈金黄色,跟随满载稻谷的车在田间穿梭,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县金井镇的同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大棚下,一粒粒稻谷堆起“金色小山”,合作社理事长曾金捧起一把稻米,查看质量。

长沙县金井镇同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内,理事长曾金正在查看稻米质量。 均为王箫 摄

  “今年秋收比往年晚一些。”曾金告诉记者,受天气影响,合作社今年的秋收作业现在还未结束,这两天都在收割晚稻,处理收粮工作,抢抓农时确保颗粒归仓。“这些稻谷会统一调配入仓,接下来就是对接市场,将粮仓里的粮食卖一个好价。”曾金说。

  “85后”“大学生村官”“理事长”“2022年度长沙市青年岗位能手”……这都是曾金身上的标签。2014年8月,他与金井镇当地农户成立长沙县同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及长沙同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条,并荣获国家级示范社、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相关荣誉,在这片土地种起了他的“兴农梦”。

  扎根乡土做乡村致富带头人

  2010年,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的曾金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长沙县,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当时就想着为家乡做点事情,干出些成绩。”2014年,曾金时任广福村书记助理,因出色表现获长沙县人民政府嘉奖。

  谈到当村干部的几年,让曾金最受感触的,是农村的土地抛荒问题。“我本身也是农民出身。大学的学习经历,更让我觉得农业大有可为。”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好友沟通后,发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旅程。

  “以前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户种田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曾金说。由于技术上和生产工具上的滞后,普通农户赶农时的压力大,粮食品质低、产量低,一旦受灾,普通农户连成本都保不住。

  “合作社可以对资源进行整合再分配,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曾金向记者介绍,合作社通过整合种植大户资源,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中。对社员提供粮食生产全程的保姆式服务,扎实推进“五统一服务模式”。统一供应品种、种植方案、全程机械化服务、保价收购及销售,解决品种选择、物资采购、粮食干燥、粮食销售、经营管理、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等系列问题。

曾金正在通过农业智能系统查看水稻验收数据情况。

  “社员及农户只管种好田,既降低了成本,效益又大大提升。”优势共享、抱团发展,作为衔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桥梁纽带,合作社蓬勃发展,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合作内容不断丰富。

  2021年,合作社晚稻平均亩产1140斤,统一销售粮食8847吨,实现粮食顺畅销售,社员年均收入达到8.7万元,亩收益达到500元以上。

  科学种田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个个育秧软盘整齐排开,一颗颗谷种带着春种的希望撒进育秧软盘……今年春耕时节,同展农业的育秧工厂获央视点赞,成了县里家喻户晓的“明星”。

  “像育秧工厂里的高速流水线播种区,一个小时就可以播种1000盘秧苗,相当于60个人一整天的工作效率。” 在曾金看来,现代农业要向技术要效益、向融合要效益。

春耕期间,同展农业育秧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利用机器育秧抢抓春时。

  合作社刚刚开办的那一两年,田间管理和农资运营不容易上手,曾金就积极外出参观学习,请有经验懂管理的专家指导。2017年,曾金第一次听到“暗室催芽”的概念,在岳阳华容学习观摩了近半月后,结合合作社实际,决定投资数百万在社里建了一座育秧工厂。截至目前,合作社今年已经完成早晚稻一万多亩的育秧工作。

  如今,合作社以全程机械化为抓手,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成有年育供秧15000亩的机插秧育秧工厂、年烘干能力20000吨的智能化烘干中心、仓储能力2000吨的仓储设施,完成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建设,实现种植、仓储、加工、服务、销售一体化发展。

  随着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怎么烘干?拖拉机、烘干机怎么使用?还有田间管理等,方方面面都缺乏专业对口的人才。”针对人才短板,曾金在“引、育、用”三字上下足功夫。

  通过与湖南省水稻所、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深度合作,对外持续引入,对内定期培训,实现了“种植在家、服务在社”的农业发展平台。

  “合作社现有农学专业博士1名、硕士4名,培育出种植经验丰富的种粮大户52户、农机操作能手35人、田间管理人员24人、农事操作人员40人等。”曾金说。

  从最初耕作三五十亩田地,到今年的成千上万亩田地,曾金带领着合作社24小时不停地在田里忙碌着。他能感受到务农带来的乐趣,每天都能收获些“新知”,但也愈发清楚,农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农业领域内的技术,无法速成,靠的都是长时间的积累,我还要学习,不学习就后退了。”

  直到现在,曾金也不敢说自己对于农业生产有多深的了解,但有些事情还是让他实打实开心,“现在的合作社,人员有事做,机器有事干,也给农户带来了一些实惠,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不忘初心,注重联农带农。近年来,合作社带头开展产业扶贫,链接建档立卡贫困户近100户,同时帮助周边农户解决粮食销售问题,吸纳近200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就业,实现农民参与、农民出资、农民受益。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如同曾金一样的新农人,拿出敢闯敢干敢拼的劲头,追逐自己的“农业梦”,也为家乡带来新理念、新模式、新动能。“现在我们在做一件事,就是联点铺排,逐步把合作社模式推广开来,在长沙县遍地开花,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作者:王箫】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