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星沙“夜经济”,做好夜市“多选题”

  ◎星沙时报记者 刘思源 通讯员 杨棒

  南方夏夜的热闹,是从夜市开始的。晚风里,冷饮、小龙虾烤串等各色小吃,承载着一座城市无数人的美好回忆。

红火的灰埠夜市秩序井然。 章帝 摄

  夜市管理,却往往面临两难。对食客来说,夜市是大快朵颐的好地方,但对生活在周边的居民来说,则意味着烟雾和噪音……夜市排污、防噪、卫生等问题,考验着城市管理专业化程度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长沙县星沙街道,人们发现,身边的夜市热热闹闹,关于夜市的抱怨和投诉却日渐变少。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城市更新

  捂热“夜经济”

  一辆手推车、一桶水、一套锅灶,或是一块布上摆些物件,这样的路边摊屡见不鲜。

  在星沙二区夜市,今年29岁的烤鸡摊主刘毅以前是一名“游击队员”,“每天和城管‘躲猫猫’,折腾一天下来,也就赚个200来块。”在金茂路社区党总支帮助下,他在找到了固定摊位,一天能赚500到800块,客流量大的时候,甚至能日入1000余元,足够养活一家四口人。

  “城管也有城管的难处。”一名受访者说,路边摊收摊之后,留下一地鸡毛,城市卫生无法保障,占道、油烟不仅引起周边群众不满,也降低了城市形象。

  然而这些路边摊,是否真的要“一刀切”?星沙街道党政班子走访调研后发现,有居民说,想吃的时候,在路边就能解馋,还是挺方便的。不少摊贩表示,不得不靠摆摊维持生计。

  怎样才能让“游击队员”转成“正规军”,既服务群众,又不妨碍秩序?星沙街道将夜市改造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通过“疏堵结合”“合理选址、科学分区、专人管理”,引导夜市经营者摊位定点、租摊付费、持证上岗、按章经营,同时,城管和执法人员加大对流动摊贩的打击力度。

  路边摊变高级了,升级为城市夜市。星沙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饶珏表示:“夜市里各式小吃在朋友圈中刷屏,好滋味口口相传,食客们捂热了星沙‘夜经济’”。

  精细管理

  用好“绣花功”

  每天17时开始,灰埠夜市就做好了迎接食客的准备。铺好了防油污地毯,摆好桌椅,传奇炸炸炸杨老板就开始了忙活,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7、8万元,除去每月的管理费用和经营成本,一家人的生活不愁。

  所有的小摊车都是按是灰埠社区要求定做的,有抽风排烟设备,雨天还有统一的雨棚和伞。摊车上有摊主的个人信息。烤生蚝的李阳说:“我们的名字和电话都是公开的,物业公司会定期对我们进行检查,来督促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

  井然有序的夜市生活,背后有许多摊主们体会到的改变。连日来,星沙街道党政班子与社区党总支一同,在晚上开展调研,解决城市夜间管理问题。

  “夜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都有对应的管理方式。”星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邹子龙说,长沙县出台了《长沙县夜市规范化管理方案》《长沙县夜市规范点考核办法》,对夜市进行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星沙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朝钦介绍,“把满足群众合理诉求看成完善和提升工作的契机,为此,我们践行‘一线工作法’,全体下沉,在盘活‘夜经济’的同时,把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虽然夜市收摊后大家都会对地面进行清洁,但是顽固油渍难以清除,时间一长,路面还是看起来很不干净。”

  “夏天来了,食品安全如何保证?”

  “桌椅拖动的时候还是会有噪音。”

  ……

  一户户走,一个个问。调研时,受访者纷纷提出了心中的疑虑。

  问题收集上来,党政班子立即商讨解决方案。为了防止油污落地,社区工作人员劝导商户和摊贩使用防油污地毯,也顺带解决了拖动桌椅带来的噪音问题。同时,通过门前三包,督促商户和摊贩做好清洁;网格长和城管执法队员不定期上门检查,督促商户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夏天来临,为摊贩食材保鲜,在社区指导下,摊贩统一安装了带冷藏箱的食品分类储放柜。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发展红利,全体共享。近日,社区党总支决定,商户和摊贩缴纳的600元卫生管理服务费,除了用于居民自治物业管理支出外,余额将用于居民红利或困难居民群众的慰问关怀。

  群众监督

  严防“打破窗”

  星沙二区夜市,桌桌爆满,烧烤师傅忙得不亦乐乎,烤出的油烟被全数吸进油烟净化器。

  “全是油烟净化器的功劳,社区在夜市全面推广油烟净化器,并且让我们互相监督,空气现在清爽了许多。”

  之前,星沙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曹光和星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光裔在调研时发现,虽然商户和摊贩都安装了油烟净化器,但是有些商户没有使用,更是引发了“破窗效应”,引得不少居民投诉。

  如何让油烟净化器物尽其用,减少居民投诉?在多方研讨后,最终决定,商户和摊贩上交押金,对没有使用油烟净化器及其他工作没做到位的商户和摊贩扣除押金,奖励落实每项工作的商户和摊贩。同时,推举5名商户牵头,一线监督,共同协商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

  如今,社区设置的65个夜市摊位都有了主,夜市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红火,夜市周边铺面的经营也旺了,形成了一个夜市生态圈,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辖区内房屋出租率也不断提高。

  夜市红火,最开心的是经营者。在城东夜市,左手残疾的袁文彬在社区的帮助下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夜宵摊的“一把好手”;在灰埠夜市,钱记大精武招牌猪脚成为不少星沙人的心头好……

  6月19日再访夜市,星沙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张莎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星沙这片土地上求衣谋食,她有感而发,在朋友圈写下:有事可忙,是天下的福泽。

【作者:刘思源】 【编辑:彭柯】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