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刊|警惕!儿童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季

  ◎通讯员 金浪 星沙时报记者 李丹

  儿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每年的夏季,进入高发季。患儿高烧不退、满口疱疹、吃不下睡不好。这个病该怎样预防?一旦患病该如何护理呢?近日,记者采访了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儿科李军红主任。对此,她提醒,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强,关键要对症处理,建议要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勤观察。

  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幼儿多发烧、喉咙痛

  病例:日前,杨女士6岁的儿子小磊半夜突然发烧,第二天,孩子直喊喉咙疼。杨女士拿着手电筒朝孩子的口腔一照,只见喉咙里布满了白色的点点。到达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儿科就诊时,小磊已经发烧了近6个小时,体温达到了38.4°C,咽部充血,咽后壁可见十多个疱疹。接诊后,医生开具清热利咽和退烧的药物,并给予穴位敷贴。

  解读:

  “现在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每年的夏秋季,诊室里都有大量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李军红主任告诉记者,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为疱疹性咽峡炎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可能会出现高热或38℃到39℃之间的发热,口腔咽下部、上颚出现疱疹溃疡。年龄较小的孩子不会表述喉咙疼,会出现明显的吃东西哭闹、流口水等症状,不愿意进食,有的出现烦躁不安或日夜哭闹等。疱疹性咽峡炎只会在患儿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和溃疡,极少出现并发症,一般无重症表现。

  李军红主任告诉记者,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具有流行性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夏天是其高发期,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传播。

  “目前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特效药,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不建议家长随意使用抗生素。”李军红主任建议,可以用中医绿色疗法,口服中药结合中医特色外治法,如中药敷贴、中药熏洗治疗、放血疗法、耳穴压豆等,都可以帮助缩短病程,改善患儿症状,帮助他们尽快恢复。

  此外,李军红主任建议,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饮食方面要注意尽量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及过冷过热的食物,选择流食或半流食,避免过硬的食物引起口腔咽峡部不适。可以漱口的大龄患儿,每天用淡盐水或中药液漱口,在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的同时,也可减轻咽峡部疼痛症状。患病期间患儿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对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居家隔离一周再出门。家长也可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所以在接触患儿后应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串门聚集。

  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越小,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

  病例:陈女士家5岁的女儿洁洁前几天突然精神不太好,也不愿意玩了。量了体温38.2℃,陈女士以为是流感,吃了抗流感的药,当时是退烧了。但是第二天上午发现孩子手心、脚心出现小红疹,又开始发烧,去医院检查,确诊了是手足口病。

  解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烧,另外,手、足、口腔等部位可能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星期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能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李军红主任告诉记者,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儿的症状较轻,但患儿年龄越小,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需要家长勤观察,如患儿病情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有3~5天的潜伏期。”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类病毒所致,临床症状也有“重叠”部分,有些手足口病的前期会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即前期疱疹出现在口内,后期会出现在手、足以及臀部,故需要警惕疱疹性咽峡炎发展成手足口病。一般来说,手足口病发生重症的概率要大于疱疹性咽峡炎。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李军红主任提醒,打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有效防止重症,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尽早接种。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这里包括:勤洗手,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孩子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在疾病流行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如果确诊的小朋友,最好还是听从医嘱,在家居家观察一至两周的时间;平时的饮食要清淡,适当多喝水,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李丹】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