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刊 | 高温天气防中暑,这份急救必备指南赶紧看

  ◎星沙时报记者 黎媛 张梓峰

  大雨过后,星沙蓝天再度浮现,减少了云层的阻挡,人们又开始经受盛夏烈日的“烤验”。当人体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其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容易遭受威胁,高温热浪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暑。对此,星沙时报记者连线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陈佳,详细了解中暑都有哪些症状以及如何正确应对不同程度的中暑,教大家掌握实用防暑度夏的小妙招。

制图/龙素颜

  “热死人”并非夸张

  “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没有精神、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当这些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出现时,要注意了,您可能已经发生先兆中暑。”陈佳表示,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一般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轻症中暑。”陈佳介绍,除了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高热、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烦躁或嗜睡、面部潮红、大量出汗、运动不协调等症状,体温也可能会上升到38摄氏度。

  与轻症中暑相比,重症中暑有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不同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致死亡。

  热痉挛表现为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可伴有眩晕、晕厥。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摄氏度,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热射病则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体温高达40摄氏度及以上,其病死率高,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可高达50%。

  防患未然,有备无“暑”

  “在生活中,预防中暑是很有必要的,广大老百姓尤其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切忌大意。”陈佳介绍,可采用以下方法来预防中暑。

  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

  遮阳避暑。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

  及时补水。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

  随身携带解暑药。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一旦出现中暑,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

  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酗酒、醉酒。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慢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措施可以帮助人们自我识别身体的预警信号并及时做出反应,防止中暑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但并不能真正替代医疗救治的作用。”陈佳解释,如果症状持续不好转或继续恶化,要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作者:黎媛 张梓峰】 【编辑:禹杨杨】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