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唯一!长沙县金井镇获评湖南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星沙时报12月25日讯(记者 王箫 通讯员 覃仕娟)近日,省委组织部开展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经市县推荐、初步评审、省级联审,长沙县金井镇获评“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系全县唯一获评乡镇。

近年来,金井镇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动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金井注入发展“星力量”。

金井镇航拍图。均为金井镇供图

“头雁”领航,筑牢堡垒强组织

村里的发展好不好,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息息相关。

2016年,位于金井镇西北部的湘丰村,一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8.5万元。“大家信任我,选我当村上的党总支书记。”湘丰村党总支书记林金良回忆,他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新班子成员下村走访调研。

结合村情,制定适合本村的特色管理机制。在“头雁”的带领下,新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作为,支持当地企业发展,扩建茶园、引进虎园,整合优势资源,组建湘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年初,湘丰村入选了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2023年,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0万元。

“坚持优中选优、好中选强,要把‘能干的好人’选进基层党组织。”镇基层党建专干介绍,全镇14个村(社区)支村“两委”班子,45岁以下超60%,大专及以上学历超70%,动态储备30名后备干部,干事活力大幅提升。

一手抓选拔,一手抓培训。借助金井基层党校及干部专业研习社等平台,该镇积极实施村干部“老带新”计划。全镇111个党组织通过书记领学、微宣讲、屋场夜话、板凳会等形式,开展现代农业、直播带货等学习活动535场次,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水平。

金井镇村干部培训班开班授课。

“我们立足培养和锻炼一支思想素质好、工作热情高、服务能力强,符合乡村振兴建设需要的基层党组织队伍。”镇党建专干表示,各村组按照“组民拟定、组民遵守”原则制定《组规民约》,探索村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五老红”、金牌嫂子等金井特色群体自治作用,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不出村的“零信访”成为常态。

雁阵齐飞,多措并举聚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6月8日,长沙立诚机械有限公司与长沙理工大学在长沙县金井镇举行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将建立起长期、全面、深度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长沙立诚机械有限公司与长沙理工大学在长沙县金井镇举行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

金井镇位于长沙县北部,受地理位置、人才资源等多方面影响,该镇在人才引进及培养上困难较多。经过多方考察研究,结对共建、联手共研,便成了崭新的破局之道。

今年以来,金井镇积极探索党建共建、党建带团建新机制。2022年10月22日,与长沙师范学院党建共建,举行了“长沙县金井镇干部专业研习社长沙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习站”授牌仪式。2023年11月,与江苏科技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开展结对共建,并建立共同研习机制。12月,金龙智造党支部获湖南省两新领域标杆党组织称号。

人才的深度交流融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活力源”,逐步构建起了集聚人才的“强磁场”。“今年镇上新认定2位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新增认定5位新型职业农民,湘丰集团被认定为长沙市专家工作站,全镇现有农业产业领军人才8人、乡村工匠24人、新型职业农民108人。”金井镇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发展,开拓村美富民新局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紧紧围绕“建设全国茶乡名镇,打造农旅融合重镇,争当乡村振兴标杆”目标,依靠区域优势,培育湘丰茶、金井茶、金龙智造中国驰名商标3个、“罗代黑猪”国家地标产品1个,形成“茶产业、机械制造、特色农业”三大亿元产业集群,实现党建富民新跨越。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金井、双江两大片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旧存在。针对这种情况,金井镇创新建设集体经济共富联合体,旨在有效解决两大片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共富联合体是指由村(社区)、企业等组成,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联动、要素互通和利益共享,实现区域联动、抱团发展的一个集群。”金井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表示,采取村村联合、村企共建、以强带弱等方式,建立资金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共建、合作运营共享等三个机制,让先富带后富成为常态,让共富成为现实。

当前,该镇龙华山村与当地滑翔伞基地共同成立长沙楚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由湘丰村牵头,联合双江社区等6个村(社区)成立湘七福文旅公司;由金龙村牵头,联合金井社区等6个村(社区)成立金七兴文旅公司,形成了全镇三大跨区域、全覆盖的共富联合体。

金井镇龙华山文旅开发项目村企共建签约仪式。

全镇文旅资源逐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今年1-9月,全镇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600万元。在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上,金井镇作为唯一乡镇代表作交流发言。同时,实现了更多资源的归集整合和高效利用,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60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380万元,同比增长18%。

【作者:王箫】 【编辑:彭柯】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