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监督效能
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监督效能
长沙县2023年纪检监察工作回望之三
◎星沙时报记者 吴婉沁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要突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面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长沙县纪委监委开拓新格局、搭建新体系、探索新方式,以改革创新提升监督效能,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开拓新格局
推进监督贯通融合
7个党内监督、9个监督主体、12个监管部门,分别明确“三大责任”,构建起“大监督”格局……2023年,长沙县率先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以党内监督为统领,统筹推进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计划统一制定、力量统一调配、措施统一使用、信息统一共享、成果统一运用的“六统一”机制,细化贯通衔接具体制度30余项。
“以县委巡察为试点,深化‘纪巡财审’联动,检验监督贯通融合的实效。”2023年新年伊始,县委巡察组与财政、审计等部门同步进驻4个单位开展监督。
为促进各监督主体成果共享,县纪委监委运用信息化手段打破数据壁垒,建立长沙县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信息综合平台,为28个监督责任单位构建协同办公“数据库”。
“各部门可以在平台上一站式查看监督贯通融合最新文件、工作办法,以及近五年监督情况报告。”十四届县委第四轮巡察中,多个监督主体通过平台共享监督分析报告46份、监督工作台账374份,汇总监督发现的问题225个、有关建议53条,实现“纪巡财审”联动无缝衔接。
搭建新体系
助推监督提质提效
“使用传统纸质化办公,易造成数据分散、资源浪费、信息不及时等问题,现在有了‘数据铁笼’,零散信息整合起来,信息传递更畅通,办公效率更高……”这是长沙县纪检监察干部对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最直观的体会。
2023年12月,县纪委监委创新构建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打造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信息综合平台、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平台、大数据监督平台,全方位助力纪检监察工作效能提升,为监督插上了智慧“翅膀”。比如,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平台针对信访举报、线索处置、案件办理、追责问责、案件审理5项工作,制定33张“流程图”、238个工作模板,实现内控流程化、模板标准化,帮助“新手”快速变“里手”。
大数据监督平台上,智慧审计、“亲清家园”、乡村振兴、网络舆情、招标采购等八大领域监督指标悉数展现,纪检监察干部通过查询即可掌握各行业领域基本情况,为精准监督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技术已逐步嵌入纪检监察各项工作。”据了解,县纪委监委已全面打通信访、线索、案件等关联数据,开发清廉档案、线索管理、案件审理、案卷档案管理四个系统,6.4万名受监察对象信息一站式采集,1.5万名“关键少数”有了电子廉政档案,2018年以来的所有纸质案卷被转换成电子数据……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探索新方式
推动监督精准发力
“这既是一次观摩研讨会,也是一次工作推进会,深入探讨一个问题,就可能找到新的监督切入点……”2023年5月,县纪委监委驻行政执法局纪检监察组与驻在单位党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析研判,全县13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现场观摩。
综合监督单位多、日常联系不紧密、监督质效不明显是派驻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县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县直单位党委(党组)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析研判机制》,派驻纪检监察组与驻在单位定期会商,提升派驻监督效能,全年共处置问题线索342件、立案86人。
村级纪检小组是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力量。县纪委监委将健全监督机制、改善监督方法作为撬动基层监督的“杠杆”,不断提升监督质效。
2023年3月,针对基层纪检监督组织“技能不足”“专职不专”“经验不足”等共性问题,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推出村级纪检监督业务培训“套餐”,并试点实行村级纪检小组长专职化。
83名廉情监督员上任,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米”;长龙街道构建基层“微监督”网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星沙街道指导建立小区监委委员会“三议三公开”机制,破解小区治理难题;黄花镇纪委发放《黄花镇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制度文件汇编》,着力解决村纪检小组不会监督、不敢监督难题……
一个个务实举措持续激活基层监督末梢。2023年,全县共查处套取村集体资金、侵占村集体资产、随意出租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等问题38个,处理15人,受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120件,同比下降25%,省以上越级访同比下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