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到一线 智慧助春耕
星沙时报3月25日讯(记者 杨源)3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带领长沙县科技特派员水稻专家团深入春耕生产一线,指导水稻春耕备耕。
位于春华镇的智能化育秧工厂是全县第一个智能化育秧工厂,共4736平米,总投资1660万元。其中循环立体育秧区1920平米,多层智能平铺育秧区面积2816平米,常规单季可服务育秧面积一万亩以上,是集生产、突发恶劣天气应急育秧储备、示范、培训、科研于一体的育秧工厂。
通过智能化的育秧流水线,该智能化育秧工厂一个小时可以制好800盘秧盘,满足27亩田的需求量。与传统的人工育秧相比,“工厂化”育秧的秧苗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生长快,移栽时间上要比传统人工育秧快5-6天。
现场,水稻专家团队与种粮大户、育秧工厂负责人进行交流,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察看了智能化工厂集中育秧情况。针对当前春耕备耕工作,柏连阳院士对种子安全、品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了详细应对技术指导。
“柏院士和他的团队从2022年开始就对我的500多亩田地进行播种、施肥、管护等方面的指导,我对今年的产量很有信心,预估每亩田还能有六七百斤的增产。”院士专家的专业指导、科技力量的赋能,对于提高农户的水稻产量和个体收入都大有帮助,春华镇龙王庙村种粮大户龙伟义欣喜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长沙县科技特派员水稻专家团是由柏连阳院士任首席专家,湖南农业大学陈光辉教授任团长,王立峰教授、赵正洪研究员、刘都才研究员、黄敏教授等6位专家组成,柏连阳院士团队在春华镇、果园镇、路口镇、青山铺镇均有建立示范基地。水稻专家团建立长沙水稻科技小院1个,服务团开展现场指导服务超12次,远程、电话微信等方式服务次数超90次,推广引进中安2号、恒丰优粤农丝苗、农香42等多个新品种。
“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专家服务团技术指导要分组分工对接大户,明确好服务对象,把握好关键节点,落实好关键技术。”柏连阳表示,湖南作为全国13个主要粮食产地之一,水稻面积、产量是全国第一,要因地制宜培育适合不同生态区、不同气候区的品种、提高机械水平,大力发展不同特色产业;强化品种攻关,持续在超高产、再生稻方面发力,生产出产量好、品质好、适应性广的水稻;持续完善机械配套工作,助推湖南油茶产业发展。
去年7月以来,水稻专家团大力推广“淹水直播+黄腐酸”绿色控草技术、双季稻“早专晚优”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高档优质香稻抗倒增香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稻再油”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稻稻油”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等多种新技术新模式,“淹水直播+黄腐酸”绿色控草技术,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以实现水稻绿色生产高产高效,有力助推了粮食增产提质。
水稻专家团同时开展水稻育种、种植和产业管理等多方面技术内容的培训2期,培训“新农人”超60名,科技助力新“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