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特稿 |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长沙县奋力打造“无废城市”,目前全县建筑垃圾年处理量超60万吨

◎星沙时报记者 吴鑫矾 罗展 杨欣雨

4月6日,在长沙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处置基地内,一辆铲车轰隆隆地迎面开来,它高举铲斗,把建筑垃圾送进给料机。建筑垃圾沿着传送带一路向前,破碎设备、分拣设备、风选设备、磁选设备、除尘设备等“各显神通”,经过分类、剔除、粉碎等一系列工序,这一车建筑垃圾开始“变身”,被转化为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用于道路基层填埋和制成再生水泥混凝土、再生无机混合料、再生透水砖、再生RDF燃料棒、再生HDPE排水管道等多种类型的高品质绿色建材产品。

长沙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处置基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做好建筑垃圾治理,是破解“垃圾围城”、建设“无废城市”的实际行动,是锻造新质生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有力举措。为深入推进湖南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作为全省14个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县(市、区)试点之一的长沙县,将目标付诸实践,把蓝图化为现实,从“0”到“1”全力构建起“源头投放精准化、中端运输专业化、末端处置规范化”的建筑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和建筑垃圾治理新模式。

摒弃“大杂堆”,推行 “分类堆”

“建筑垃圾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它们不完全是‘废物’,也可以是‘宝物’。”湖南融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创介绍,回收的废弃水泥混凝土可变成再生骨料,作为公路路基、墙体的填充材料,或者深加工成为再生水泥混凝土,用于基础道路铺筑等。

废旧沥青路面可变成再生沥青混凝土,用于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等建设,实现“从道路中来到道路中去”。若想要将各类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将不同材质的垃圾高效收集和分类则是第一步。因此,长沙县摒弃“大杂堆”观念,率先从垃圾源头下手进行分类。

建筑垃圾何以为家?对于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长沙县由县城管局牵头联合县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类型,指导并监督项目施工单位进行“源头分类”,根据四类建筑垃圾按照数量、处置方式、处置渠道实行分类运输。

对于楼盘小区的建筑装修垃圾,则由县城管部门联合县住建部门指导各物业公司进行“源头分类”,督促各物业服务企业规范设置“建筑装修垃圾投放点”,严格落实围挡封闭管理,设置分区物理隔离和投放公示牌并明确管理人员。

如此一来,业主或装修公司就能够按“轻重分离”的要求实现“分类堆”,将产生的各类砖瓦混凝土类等密度较大的物质与其他密度较轻的物质区分开来。目前,长沙县已在全县楼盘小区设置建筑装修垃圾投放点共150余个。

清退“黄包车”,拥抱“绿皮车”

为明确建筑垃圾的“去向”问题,长沙县从建筑垃圾的“直通车”——垃圾清运车着手,致力于从中间环节确保建筑垃圾的宿命“有始有终”。

近年来长沙县依次清退依靠燃油运输建筑垃圾的“黄包车”,将装修垃圾运输纳入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监管。另外,由具备资质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率先在全国试点采用纯电动小型环保车进行装修垃圾运输。

“我们会给电动环保车发放运输线路牌证,并在每辆车内安装GPS定位系统,纳入智慧渣土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这样就能确保运输车辆都拥有‘身份证’可追踪、可监管。”长沙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范围内还禁止“无资质”“无手续”的车辆运输建筑垃圾,并针对违规使用非专用运输车辆运输及随意倾倒、收纳建筑垃圾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目前,长沙县内已经投入市场的电动环保车达66台,切实改变原来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等无序运输、污染严重的乱象,进一步规范了运输环节监管,实现零排放绿色运输。

打掉“土场子”,新建“绿厂子”

在推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之前,附在长沙县内各处的建筑垃圾就如一个个“黄色疮疤”般,盘踞在城市的每一寸。

为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长沙县摒弃露天的“土场子”处置方式,聚焦建筑垃圾的产业园式高品质资源化利用,率先在全省建成“产业园式”高标准处置基地并投入运营,建立了数字化、模块化协同处置拆除垃圾、工程垃圾、装修垃圾、道路沥青垃圾等四类建筑垃圾的产业园技术体系。

在建筑垃圾“重生”之路上,长沙县盯紧末端转型升级,高标准建设全封闭处置工厂,杜绝处置过程中出现空气扬尘、污水渗漏等二次污染。即通过RTO烟气焚烧系统、多级烟气净化系统、脉冲除尘系统、粉尘感应喷淋系统等先进环保配套设施,确保建筑垃圾处置过程“看不到粉尘、闻不到气味、听不到噪音”。

在处置过程中,长沙县秉承100%全利用理念,长沙县将装修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红砖等制成水泥混凝土、水稳碎石、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构件、人行道铺排砖等,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将废弃木材、纤维织物等制成再生RDF燃料棒,作为工业企业替代燃料;将废弃玻璃、陶瓷等制成再生玻璃陶瓷砖,用于广场、公园景观装饰,真正实现建筑垃圾“吃干榨净”,重回城市建设。

目前,建筑装修垃圾年处理量超60万吨,处置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具备每年处置200万吨四类建筑垃圾,产出260万吨各类高品质绿色再生产品的综合处置能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八个字非常准确地概括了我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工作。”长沙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长沙县每年可为社会节约垃圾填埋土地约500亩,节约矿山资源开采约160万吨,减少石油沥青开采约1万吨,减少碳排放约23.6万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助力了“无废城市”建设。

接下来,长沙县将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收、运、处、用”等各个环节,建立智慧化管理平台为建筑垃圾管理科技赋能,加快再生产品应用。

【作者:吴鑫矾 罗展 杨欣雨】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