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映星光,家风润乡野

◎星沙时报记者 张庆 实习记者 聂娟

在长沙县开慧镇,每当夜幕降临,一处特别的课堂便灯火通明,村民们纷纷而至,或坐或站,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这里便是余家坳“村民夜校”,一个致力于传承家风、弘扬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乡村精神家园。

余家坳“村民夜校”讲课现场。张庆 摄

自创办以来,余家坳“村民夜校”已坚持三年,旬旬有活动,场场爆满,其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每逢活动,无论是满头银发的古稀老人,还是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都争相参与,共享这份精神大餐。

那么,上夜校、听家风故事为何逐渐成为开慧镇夜生活的一张名片?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开慧村党总支书记郭翠给出的答案是:“要接地气,群众才喜欢听。我们要坚持弘扬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好家风,深入挖掘村民的幸福文明家风故事,从中细说生活新变化。”

在近日余家坳夜校的“好家风·好传承”主题读书会上,领读人深情朗诵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村民胡梦姿分享了家风故事,她引用古人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家风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从祖辈的言传身教,到父辈的身体力行,再到自己的切身感受,用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将家风的力量娓娓道来。

不久之前,长沙银行衡东县支行行长、余家坳村民杨苾的授课也备受欢迎。她以《以勤奋之姿 守幸福之门》为题,讲述了自己从内向胆小到逆袭成为湖南省最年轻的高级会计师的故事。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只有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了个人奋斗历程的分享,夜校还邀请了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走进课堂,与村民们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这些故事或感人至深,或引人深思,不仅激发了村民们的共鸣和认同,也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在夜校的讲台上,连00后也崭露头角。今年3月的一堂课上,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00后“海归”硕士缪睿,从“桃李天下、春晖四方、澍雨成才”三个方面,讲述了爷爷奶奶“忠诚于乡村教育事业、干一行爱一行、无私奉献”的精神。她还分享了爸爸、姑妈二人坚持学习,传承爱国、爱党、爱集体好家风的故事,以及自己独立自主的成长经历。这些故事让村民们深刻感受到家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了让夜校的课程更加贴近村民的生活和实际需求,夜校的发起人缪曼聪表示,每次上课前,授课人都会下足功夫,做充分准备。从授课内容的选择到课程进度的安排,再到难易程度搭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我们要把好家风故事讲好讲生动,真正融入群众生活的一点一滴。”缪曼聪说。

如今,余家坳“村民夜校”已成为开慧镇乃至长沙县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这里,家风与乡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作为开慧镇党校重点打造的特色学点,余家坳夜校愈发受到关注,村民们通过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以家风带动了民风,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张庆】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