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护学 家风如灯 照亮漫漫前行路|星沙吹劲好家风③

◎星沙时报记者 彭永礼

在长沙县星沙街道百熙实验学校门口,每当晨光初破黎明,一位身穿红马甲的老人总会准时出现。今年77岁的陈小明回忆起十年前的偶然之举,语气中满是感慨与欣慰:“起初是因为外孙刚进校念小学,接送时看到家长、车辆的秩序混乱,带头管理了几回,就这样当起了护学志愿者。”

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的陈小明夫妇及女儿。受访者供图

十年间,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带动着家人乃至社会成员“总动员”。从少数家长的不理解、个别家长的蛮横,到如今的“护学岗”由陈小明“一个人”壮大成“一群人”,百熙实验学校的上下学路上从未发生过一例安全事故。

由于护学任务的特殊性,陈小明常常早出晚归,有时吃了午饭撂下筷子就得赶往校园门口。面对这样的作息,老伴吴秋燕毫无怨言,默默承担了家中琐碎的家务。退休以来,两人常年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主动参与着居住地街道、社区的各项志愿活动。

2016年,陈小明因一篇有关城西脑瘫儿童村的报道,曾与家人商议想为困难群体做点什么,女儿第一时间响应发动募捐,一家人整整花了3天时间才把采购好的爱心物资送到了每个家庭。“我以后再也不乱花钱了,我要把零花钱攒起来帮助这些小朋友!”这次行动后,外孙冰冰的一句话唤起陈小明的新想法。

“我们要成立一个‘冰冰爱心基金’。”由此,陈小明和吴秋燕拿出自己的各类奖金、慰问金,并加上外孙每年的压岁钱,用来扶贫帮困。至今,基金共收纳1.6万余元,为救灾、助学、帮困等支出了近7000元。

做人要真实,为人要朴实,待人要诚实,干事要踏实……陈小明很少在家里念叨,但他所立下的“崇德、好学、乐善、诚朴”的家风精髓,却随着一言一行,在全家人的日常点滴间悄然生长。

无论是维修家电、扶贫帮困,还是热心捐款,陈小明一家总是走在前列,用爱心和行动传递正能量。“我们这代人,是捧着一本《雷锋日记》长大的。”在陈小明看来,学习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笑称,自己一家是对GDP没有贡献的一家。

环顾陈小明家中,除了一台电视机因实在无法修复而更新换代,其余的家用电器看着都是“旧旧的”,它们大多曾在陈小明的巧手中被修好,再重新使用。即便是日常的床单、袜子,老伴吴秋燕也遵循着“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原则,每一针一线都承载着一家人对物尽其用的坚持。

前些日子,现读高中的冰冰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五一假期结束后,陈小明在外孙返校之际,掏出两百元想给他一些鼓励。没想冰冰却轻轻摆手拒绝了陈小明:“外公我不要,不如我们把它继续存进基金里,让它去帮助那些更需要的人吧。”

【作者:彭永礼】 【编辑:彭柯】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