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梅”走过千年变致富“金名片”
◎星沙时报记者 邬振 通讯员 李平 吕志恒
正是初夏好时节,又到青梅成熟时。走进长沙县北山镇蒿塘社区,只见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栽种了数量不等的青梅树。
《三国演义.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载:“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这是青梅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话,在北山镇却得到了最佳印证。闲暇时饮一口青梅酒、吃几颗紫苏梅,让北山人对青梅的喜爱都回味在唇齿之间。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生灵。“北山梅”是北山镇的特色小水果,栽培历史已有千年之久,是历史上进贡皇家的贡果。北山镇花岗岩风化发育形成的砂壤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通气性能好,形成适宜“北山梅”生长的独特土壤条件。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在北山镇局部地区形成的冬暖夏凉环境,也构成“北山梅”生长最适宜的小气候。早在2019年,“北山梅”就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森林小镇”北山镇立足资源实际,围绕青梅做活“经济文章”,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使青梅真正成为“致富果”“生态果”,跑出了产业振兴的“加速度”。
多措并举 只为“满口生香”好鲜果
来到北山镇丰梅湖水库深处的石壁脚组,只见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梅树,饱满翠绿的青梅挂满枝头,浓浓果香扑鼻而来,成就了莽莽山间一道青绿风景线。
“出好果要在初结果时就做好病虫害防治。”“平时管理要好,树枝要经常修剪,保证树势和阳光充沛。”负责人罗建纯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她在梅园拥有200多株青梅树,梅子个大、色泽好、少斑纹。
年年花事不绝,岁岁果满枝头。听着罗建纯信手拈来的讲述,望着走过千百年岁月依然生机无限的青梅产业,越发令人深感“北山梅”之于北山镇的重要意义。
保护仍在持续并不断加强。“在北山镇,青梅种植有文化底蕴、有历史传承,当地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很强,使得千年产业至今仍能造福于民。”北山镇农办专干黄松文介绍,“为进一步推广‘北山梅’,我们在梅林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狠下功夫,从产地选择、品种选育到采收贮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
同时,北山镇秉着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原则,在不宜种植水稻的高山地带,大力推广种植“北山梅”,种植面积从过去的400亩逐渐增长到现在的近5000亩,以点状式分布在大山和农户家附近。“我们要从源头做起,种出更优质、更可口的青梅。”黄松文说。
厚积薄发 “土特产”奏响共富之歌
走进湖南好韵味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清洗刚从附近居民家收来的鲜果,刚摘的梅子直接吃会显得酸涩,要想品尝美味,还得等这些青梅经历各自美妙的“旅行”。
“用澄清的石灰水或盐水浸泡,直至颜色变黄。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一个个将青梅拍开,加盐脱水,配上紫苏、生姜、白糖混合揉搓,即可制成美味的紫苏梅,这可是当季的‘抢手货’。”扎根家乡发展青梅产业20年的企业负责人罗志敏介绍,刚摘的青梅还可以用于制作青梅酒,清水洗净后将其阴干,配上谷酒,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酒香与梅香在瓶子里一起交融、一起变化。古人就在春末用青梅入酒,取其新酸醒胃,以迎初夏。
“青梅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单宁酸、酒石酸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开发儿童、妇女、老年保健食品的佳品。”在罗志敏眼中,青梅的个头虽不大,但浑身都是宝,是实实在在的“绿色银行”。
源自一方“土”,造就一方“味”;秉持一地“特”,兴旺一地“业”;壮大一批“产”,引领一批“富”。每一个“土特产”都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凝结着农民的辛勤与智慧,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身份加持下,‘北山梅’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市民的购买意愿非常强烈。”罗志敏介绍,“每年我们都会从附近150户村民家中收购近3000斤的鲜果,通过售卖青梅酒、紫苏梅等产品,一年的销售额近10万元。”
“要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以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思维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山镇将持续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融合农文旅,使“土特产”成为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又一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