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长沙经开区:数实融合,力量之都做强智慧之翼

▲2024年6月21日,湖南区块链产业园举行“数实融合”供需对接会。

星沙时报7月16日讯 据长沙观察消息 近日,长沙经开区园中园——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举行“数实融合”供需精准对接活动。

对接会上,铁建重工、维胜科技等园区内企业发布了数智技术需求清单,天河国云、树根互联等园区内数智化技术服务供应商则推介了各自的核心技术和相关服务案例。供需双方深入洽谈,部分供需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01
数智化大潮澎湃

>>>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紧随时代浪潮,深入推进制造业数智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长沙经开区被誉为“中国力量之都”,拥有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三家世界工程机械行业50强企业,此外还有上海大众、广汽埃安、北汽福田、三一重卡、索恩格、博世、大陆集团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是非常硬核的先进制造业代表性园区。

▲北汽福田长沙超卡工厂。

近年来,国际国内制造业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灯塔工厂”“无人车间”等引领先进制造和新型工业化,长沙经开区顺势而为,全力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和数智化升级。

狠抓数字新基建。按照“宏基站全面覆盖,微基站精准到企”的原则,长沙经开区累计开通5G逻辑基站近3000个,实现5G外网整体覆盖。2023年以来,园区相继落地星火•链网、Handle辅根、中科曙光算力、华为工业云等数字新基建项目,为园区企业数智化升级打下坚实网络、算力等基础。

数智化技改“揭榜挂帅”。聚焦装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和自主可控等产业方向,连续三年公开发榜,鼓励大中小企业组建联合体开展技术攻坚,成功打造120余个产业链多主体创新场景。其中,铁建重工全国首创面向地下工程装备复杂工况下的数字孪生系统,为产业链上设计院、主机厂、供应商等主体提供了可复制、可迭代的数字孪生研发范式,有力地带动了链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南研究院。(舒展  摄)

引育数字经济企业与园区。与中国信通院合作成立湖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落地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测试验证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以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核心,联合湖南省智能制造协会、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湖南分盟,聚集13家省级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48家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了“1+N”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体系,解决企业“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的共性问题。与此同时,持续培育壮大区块链产业园,从办公场地、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企业成长、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给予支持,近三年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8亿元。

开展“智赋万企”行动。2023年园区带动智能工位、智能车间等技改投资70.4亿元,同比增长24.1%。2024年,长沙经开区发布“智改数转网联”重点应用项目42个,总投资约30亿元。

▲三一重工18号工厂。(舒展 摄)

目前,长沙经开区已培育三一重工、博世长沙2家全球“灯塔工厂”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47个,省级试点示范306个,其中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6个。探索形成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成功入选国务院自贸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02
降本增效动能强劲

>>>

最近,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火了。无人自动驾驶,降低了出租车经营成本,给乘客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巨大效益。

时代浪潮汹涌澎湃。在制造工厂,“打螺丝”的普工正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黑灯工厂正在崛起。数智化升级,也是传统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降本增效的关键一招。

▲在维胜科技的生产车间,产业工人正将一块块电路板放入钻机。

湖南维胜科技有限公司是长沙经开区一家主营柔性印制电路板生产及元器件组装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工控等领域。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与行业对产品生产制造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该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破解难题。

“在缺陷检测场景中,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减少对人员经验依赖,原来培训一个熟练的检测人员需三个月,现在只要7天,培训周期降低92%。”维胜科技一位研发负责人介绍,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维胜科技优化工艺、降本增效,2023年全年营收实现增长12.2%。

在北汽福田长沙超卡工厂,超96%的设备实现联网覆盖,能对焊接、涂胶、滚边等工序开展全自动化作业,其中油漆车间通过分段生产与集中生产交替方式,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还将每辆车的成本下降120元。

“过去我们很多的数据都是类似于单机版,就是没有连起来。现在是相当于把数据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可以进行分析和监控。现在工业互联网可以让我们整体的生产效率发挥到最优。”北汽福田长沙超级卡车工厂厂长刘茂山告诉观察君(ID:hncstv)

▲博世长沙工厂智能生产车间。(蒋炼 摄)

如今,湖南省第一家“灯塔工厂”博世长沙工厂的ABS电机装配车间,7.5秒即可生产一台ABS电机;在三一18号工厂,每45分钟就下线一台泵车;亘晟门窗进行智改数转后拥有四条智能化产线,生产效率提升50%……

数智化升级带来的实惠,让长沙经开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转型升级的洪流。在日前举行的“数实融合”供需对接会上,尝到甜头的铁建重工、维胜科技等企业再次发布了数智化升级技术需求。

03
数字产业化方兴未艾

>>>

在制造业数智化升级的征途中,长沙经开区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从制造业母体中诞生、成长并独立出来,比如与三一重工关系密切的树根互联等。

在数智化浪潮中,2015年诞生于长沙经开区的天河国云拥有区块链核心技术,在园区推动下,一批应用场景成功落地。

▲天河国云。

作为长沙经开区2021年揭榜挂帅企业之一,天河国云承担的基于区块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项目,如今不仅应用到园内企业,也惠及省外企业。

“目前已应用到近20家企业,包括铁建重工、天盾重工、镭目科技和金龙智造等六七家园内企业。”天河国云董事长兼CEO谭林介绍说,以前铁建重工设计一台盾构机,从零部件到整机的设计图纸多达上万份,但由于知识产权问题,担心遗失和泄漏,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设计图纸进行上链加密,解决了传统线下图纸的不可控因素,真正实现图纸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控可溯源。

天河国云还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内容版权交易平台。在全国同类平台中,率先实现“版权确权+交易+维权”全流程覆盖,全方位降低文创企业版权保护成本。

▲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一期。(舒展  摄)

为了让数字企业集聚发展,长沙经开区抢先出手,在2018年率先建成全省第一个区块链产业园区。2024年5月,总投资约20亿元的湖南区块链产业园一期建成,11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其中,中科可控(湖南)信息有限公司专注于先进计算与智能制造领域;树根格致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专注于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湖南和信安华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区块链技术与应用领域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湖南区块链产业园还与上海鸿翼、光合新知等12家数字企业集中签约。

截至目前,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累计引进数字企业125家,其中规上企业2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可容纳500家数字企业办公,园区年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当前,数实融合是制造业不可阻挡的进化趋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长沙经开区全力推进数实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3+2”五大产业布局必将引领园区经济攀上新台阶。

【作者:】 【编辑:李桐丞】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