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贤达学贤达争当贤达② | 曹国兴:36年如一日 用行动诠释企业社会责任

36年如一日 用行动诠释企业社会责任

长沙榔梨汽车车身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兴带领乡镇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从负债300多万元到产值上亿的“逆袭”

长沙县第二届“十佳”社会贤达

曹国兴:勇立潮头、引领本土汽配产业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家。

◎星沙时报记者 赵佳慧 通讯员 刘盼

在长沙县㮾梨街道,今年77岁的曹国兴作为长沙榔梨汽车车身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注册名,原榔梨汽车车身厂)董事长,站在拼搏奋斗一辈子的车身厂前,感叹着改变翻天覆地,却又与数十年前别无二致,到处都是一幅火热奋进的场景。

㮾梨,曾作为1959年以前长沙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也是长沙市最早的建制镇,云集了诸如长沙县一机械厂、长沙县制线厂、长沙县印刷厂、长沙县汽配厂等县属企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依托县属企业,㮾梨逐步形成乡镇集体企业,以小型农具、农械制造为主。随着改革开放大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㮾梨形成了以汽车配件为特色的乡镇企业群,誉为全国闻名遐迩的“汽配之乡”。

曹国兴正在办公室伏案查看企业文件。徐磊林 摄

红极一时

占当时全县整体税收50%

在故事的起点,曹国兴只是㮾梨公社农具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当时的中国,正经历个体户经济的兴起,曹国兴从蛛丝马迹中感受到了时代变迁,在改革的潮水中,开始了一场改变命运的探险。

1988年,当时的㮾梨镇为扩大乡镇企业发展,新办了一个生产汽车车身的工厂,在农具厂工作了18年的曹国兴调任到车身厂任厂长。当时条件艰苦,工厂负债380多万元,没有技术,没有大型的冲压机、锻造机,只有一栋小车间,生产能力非常薄弱,工人师傅只能靠榔头、铁锤手工敲打制作汽车配件,一个大的覆盖件要经过几万次的锤打。

“想给东风汽车做配套,可是零件精度不高,产量也小。”面对“先天不足”的制约,曹国兴“摸黑走路”,决定先“活下去”,再谈“做多大”。

他拉了两车西瓜,去了57公里开外的湘潭,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从湘潭电机厂换回来“千吨压机”的油缸、钢材等,更换来了一个紧跟时代发展的机会,换来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乡镇企业高光时刻。

在自主研发的“千吨压机”加持下,仅仅两年,榔梨车身厂年产驾驶室4万台,成功成为东风汽车、陕西重汽的长期供应商。

当时,榔梨车身厂的年税收贡献约6000万元,占当时长沙县整体税收的50%,可谓红极一时,国家级、省市级的荣誉接踵而至,1995年曹国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榔梨车身厂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㮾梨汽配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也是㮾梨“汽车配件之乡”享誉全国的开始。

回馈社会

父子俩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作为一名㮾梨人,曹国兴在奋斗的这36年里,甘当“马前卒”与“探路者”,带领车身厂从一个负债300多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了一个总产值累计达1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累计达2亿元的规模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曹国兴没学过改革理论,带领员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构成了他敢为天下先的全部动力。他经常说,搞企业,一是要艰苦奋斗,吃得苦;二是要抓住商机,看得准;三是要质量过硬,霸得蛮。

车间内,他是“全国劳模”;车间外,曹国兴则是名副其实的“公益达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家风,推动曹国兴和儿子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

2017年,筹集抗洪抢险物资送到一线,助力㮾梨街道平稳度汛;2020年,捐资捐物数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在他的倡导下,儿子曹鹏联合㮾梨多位企业家共同捐资,成立花园教育基金会,用以长期资助困难学子,培养优秀教师、培育五好学生,打造精品名校。

“回馈社会,本来就是我们经营企业的责任。只要家乡的父老乡亲有需要,能帮的我肯定会帮一把。”曹国兴说。

如今的曹国兴已经77岁,他仍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坚守岗位。“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这个习惯他坚持了36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竭尽全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作者:赵佳慧】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