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雅湖观潮|先行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星沙实践
在三湘大地上,若要挑出一个依靠“走新路”实现“逆袭”的地方来,星沙定是“候选者”之一。从有县无城,到中西部第一、全国五强,星沙的发展历程很励志,也很有代表性:自觉地担负起“探路者”的职责,坚持先行先试,一直“走在前列”——
2021年至2023年,长沙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超2000亿元,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风起云天,潮涌星沙。三年前,长沙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吹响“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勇攀高峰”的奋进号角,明确“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的奋斗目标。
先行,意味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没有相同的模式可以借鉴;先行,也意味着敢闯敢试,追求卓越。三年来,奔跑在“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奋进路上的星沙,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启示?
今天,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下,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星沙何以再度续写新的传奇?
一
“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一直都刻在星沙的血脉基因里。
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星沙用一次次“第一”率先挣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走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以及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星沙,发展上要先行,自然矛盾和问题也来得更早些。
如何破题?六字决:“无改革不星沙”。这也是星沙从默默无闻的“农业大县”成功转型“工业强县”,不断迭代的动力所在。
一方面,优化顶层设计,理出发展思路:
2021年8月3日,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新一届县委对长沙县未来的发展提炼了“1345”发展思路——
“1”是“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
“3”是“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勇攀高峰”战略要求。
“4”是市委赋予的打造“四区”战略任务。(即打造“三高四新”战略引领区、打造融城发展创新区、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
“5”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城乡高品质建设、开放高层次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民生高水平保障”战略支撑。四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战略目标、任务、要求与支撑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率先破题:
星沙以“两清单两增量”为抓手,布局“358”产业链体系,锻造出强有力的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项目引建蓄积新动能,发挥标志性项目牵引作用,大力推动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点,以做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工程机械、通航产业、未来医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仅2024年上半年,县区招引项目超140个,总投资额近600亿元,全年预计招引项目300个以上,其中重大产业项目120个以上。
这也是为何在强手如林的全国县域经济领域,长沙县近三年都保持了“全国前五、中西部第一”的领先。
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
每逢重大瓶颈突破之际,星沙人始终保持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改革原则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敢闯敢试,踏准时代节拍,以改革“加力度”赋能发展“加速度”,也让“无改革不星沙”成为了自身的鲜明底色和独特标签。
二
选一个晴好的日子畅游星沙主城区,映入眼帘的,是企业厂房鳞次栉比的力量之都,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是湖光山色的生态绿城。
有人说,星沙不沿边不靠海,却成了“五区叠加”的枢纽之地,是特别明显的“无中生有”。其中,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
“无创新不星沙”。县区精准刀刃向内、革故鼎新,朝着自身“负面清单”下手,闯出了发展的新路子、新天地:
优化之路从星沙走出——
长沙县积极规划建设“政务晓屋”和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成功设立30亿元长沙星城经开产业母基金;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73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星沙”客户端掌上办;《长沙县营商环境4.0版实施方案》提出的70项举措落地,2023年,长沙县谋划37项自主改革项目,让改革创新成为长沙县的鲜明底色。
创新之风从“特区”而起——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县区块成果丰硕:113项改革任务稳步落地,实施率达100%,国家级成果数量占湖南自贸试验区的40%、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的50%。
长沙经开区先行先试,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新模式,助推中国品牌“走出去”,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
全球研发自松雅湖而始——
松雅湖未来科技城、三一科技城正加速建设,“两城一湾一基地”四大战略平台成为有力科创支撑。松雅湖智算中心、星沙海创中心等大院大所分批入驻,松雅湖畔的“科创森林”已初具规模。
不少人好奇,为何星沙的创造力源源不竭?
方法有二:一是自我改革,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还是释放产业新动能,都是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二是向上争取,争取国家政策,争取省市扶持,对本地没法解决的事项,寻求更高能级的改革支持。
发展犹如渡河,“先行”看清湍流漩涡、摸清暗流礁石,靠改革与创新找到“桥”与“船”,自能顺利抵达对岸。
今日星沙,早已将“先行”的使命、“先行”的思维、“先行”的打法融入灵魂、浸入血脉、付诸行动。
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先行者,长沙县于2022年2月提出率先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并明确到2025年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
两年多时间,奔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星沙,不仅在产业经济上做大了蛋糕,筑牢了基础,而且在“分好蛋糕”上有着不俗的表现:
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2023年,长沙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474元,位居中西部第一。2024年,长沙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36.55亿元,这也是县区历史上首次在半年度就突破千亿元大关。
“五好”教育开出硕果——近三年,长沙县投入97.04亿元,新建及改扩建学校18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82万个,新建雅礼中学东校区,引进长郡双语、麓山国际、市实验小学、雅礼洋湖、育英小学等17个省内优质教育品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走在全省前列,8个教育集团覆盖城乡184所中小学。
“15分钟就医圈”建成——长沙县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星沙院区)项目竣工,即将开业运营;从长沙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前身长沙县妇幼保健院)获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长沙县第三医院整体搬迁,到“3+X”家庭医生团队组建、“互联网+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智慧医养模式形成。
乡村振兴有了新成效——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建设。2021年以来,累计投资近6亿元,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78个、省级美丽乡村10个、美丽宜居村庄350个。
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开在小镇上的网红景点,游人如织的乡村,早已为敢闯敢试的星沙注入了幸福的基因。
2024年,“推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仍是长沙县发展的重要目标:确保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占比达8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位居全国县域前列。
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绘就了宏伟画卷,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探索,星沙如何再出发?
谋划“进与稳”。进,就是要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稳,就是不冒进、不偏航,找准方向,循序渐进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比如,在培育产业集群上协同发力,围绕“358”产业链,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提效年”行动,着力构建梯次分布、链式配备、紧密协作的产业协同体系;在推动科技创新上协同发力,深入实施“4710”创新跃升行动,努力在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中当主力、担重任。
统筹“点与面”。“先行”二字,讲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因此既要强调关键部分,也要着眼整体谋篇,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注重以点带面,以面促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跃迁。
聚焦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贯彻“无开放不星沙”理念,充分发挥星沙对外门户作用,畅通对外开放渠道,全面融入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长三角、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
勇于“试错与创新”。“先行”不是好看的帽子,而是沉甸甸的担子。当下,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今天的“先行者”,面对的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面临的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跃升,必须在深水区、“无人区”中闯出新天地。
“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奋斗吗?”
“是的,一定要!”
知乎上的提问,浏览量超过90万。肯定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答案。
大道之行,一以贯之。
形势任务在变,先行星沙本色不改。只有练就干事的真本领,拿出敢担当的硬举措,才能接好改革的接力棒,让“星沙号”巨轮驶入新的水域,继续先行先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星沙实践。(作者:任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