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长沙县教育局:“五好”教育谱“星”篇
文/文雅丽
春风化雨,万物生长。松雅湖畔,“五好”之花正艳;星沙大地,教育强音正响。
一年的笃行不怠、创新实干,2024年,长沙县教育迎来“高光时刻”:教育综合指数和教育质量指数均位列县域教育百强县第一名,实现“经济强县”与“教育强县”的双向奔赴。
势之所成,必有其由。长沙县以“五好”教育工程为引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聆听着人民的心声,回应着百姓的期待,书写了一幅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星”画卷。
“星”画卷①
真金白银,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长沙麓山国际松湖小学、长沙市实验小学松雅学校等新学校2024年秋季开学招生;雅礼中学东校区全面启动建设……这一年,长沙县在基础教育品质融城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通过积极 “招引”,与雅礼中学、南雅中学、麓山国际、长沙师范 4 所优质品牌学校签约,不断扩大合作办学的 “朋友圈”。目前,全县已有 25 所学校(幼儿园)与省内 19 家优质品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74 所学校完成了校名规范,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新优质学校拔节生长,折射的是长沙县对教育的投入与用心。
秉承“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理念,长沙县纵深推进“五好”教育工程,三年来教育投入累计达110亿元,确保“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资金优先拨付、教育需求优先满足”。
优化教育布局,学位“加码”惠民生。通过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挖潜一批、转制一批,即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900个;新改扩建学校4所,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7110个;增设长沙县第一中学圣和学校、长沙县实验中学中南学校两所品质初中;创新学位保障方式,将中南小学东校区办成初中学校,将泉塘四小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南雅星沙实验学校办成完全中学,内部挖潜解决一批学位需求。
招才引贤,人才队伍迸发活力。引进教育人才94人、名优教师2人,招聘备案制教师95人。培训教师15310人次,组织34人参加第二期青年干部训练营。2024年获得市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省市课题结题30个。
这一年,好学校、好教师带来真真切切的教育质量提升。
提升办学品质,教育质量再攀新高。落实“五育”并举,打造“星少年”德育品牌,星沙学子以优秀的成绩闪耀全国舞台:在2024年中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长沙县第一中学学子斩获1金2银3铜;长郡自贸临空高级中学学子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发明展览会”金奖和银奖;在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英才计划”工程中,长沙县第一中学9名学子入选……
回顾这一年,“真金白银”地投入,“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从憧憬走向现实。
“星”画卷②
普惠花开,让教育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原本英语基础不好,但这里的老师很优秀,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很多同学都爱上了英语。”开慧中学学生何康平此前就读于城区一所小学,按照学区划分,本可选择在城区学校,但他选择了师资力量、学习环境焕然一新的家乡学校。
2024年,在开慧中学,像何康平这样从城区“回流”的学生有41名。这一年,有近3000名县外学生转入长沙县就读,其中,选择回农村就读的学生达162人,较往年增长 2.6倍。春华中学、开慧中学、黄花中学、梅花中学等农村中学成为热门学校。
乡村学生“回流”正是长沙县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果的生动写照。
如果说崭新的教学楼、花园式校园、宽阔的操场是乡镇学校引发回流潮的外因,那么集团化办学则是内因。长沙县聚焦人口变化情况,按照“不盲目、有计划”的原则,前瞻性规划布局教育资源,成立百熙教育集团、松雅教育集团、特立教育集团、圣和教育集团、临空教育集团、昌济教育集团、黄兴教育集团、田汉教育集团8个义务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齐步走”。在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明确了城区8所优质学校作为集团的牵头学校,带动1至2个乡镇的中小学共同发展。
这一年,“优质均衡” 贯穿长沙县教育发展始终。
普惠发展,教育公平“看得见”。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6.4%,普惠率达94%;特殊教育稳步发展,承办湖南省特殊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研讨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长沙县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县职专学生在2024年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项,获省级奖项25项。
回顾这一年,更加均衡、更加普惠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心头的温暖。
“星”画卷③
改革发力,让教育更有温度
群众急难愁盼在哪里,教育改革的发力点就在哪里。
长沙县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五好”教育工程,全力打好教育改革、均衡发展、质量提升、队伍建设和短板补齐的“组合拳”,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这一年,教育公共服务打开了更多“小切口”,写好学生健康成长“大文章”。
“双减”落地,学生成长更健康。长沙县教育系统持续抓好“双减”工作,将“减负提质”贯彻到底。农村学校创新开设戏剧、足球、剪纸、滚灯车等特色课程,全县约8100课时的个性化课后服务已开展,全面落实“五育并举”。
一份学生餐,包含万千关心。长沙县学校食堂后厨引入“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食堂”平台,实现了双向全覆盖的公开透明监管,让学生吃得安心。
保障课间活动,让学校动起来。长沙市百熙实验小学开设益智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知识;金井镇双江小学学生在课间玩转“非遗”;长沙市松雅湖第二小学开展科技游园科普体验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验科技的神奇魅力……越来越多学校的课间时间被学生的欢声笑语充盈。
督导改革,教育质量更过硬。全县设立8个义务教育督学责任区和1个高中督学责任区,强化了督学队伍建设,挑选资深校长、优秀管理干部、名师担任专兼职督学。通过常态化督导,形成了督学、教研和行政的三方协作机制,推动了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培育了一个健康繁荣、充满活力的县域教育生态系统,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县域内高效循环与优化配置。
长沙县先后获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县、国家第二批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国家级“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湖南省政府督导委员会“县级教育工作两项评价”优秀等次、湖南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区等荣誉。长沙县教育局荣获“长沙市民办教育规范管理先进单位”称号。长沙县的中职学校在国家级、省市竞赛中收获荣誉926项,教育综合改革、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团队建设、食品安全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介。
回顾这一年,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谱写下教育公共服务的新音符,拨动每个人的心弦。
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一路走来,长沙县教育系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奏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教育强音”。
教育强县,征途漫漫。接下来,长沙县将持续深入实施“五好”教育工程,为“五好”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接续奋斗,向着更优质、更均衡、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持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