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长沙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一路生花
◎文/邬振 柳宏波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薄产田变成了“金土地”;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各种蔬果长势喜人;“城乡对接·村社互进”供销年货节现场,芽苗菜等本地优质农产品精彩亮相……寒冬时节,万物静藏。本应是农闲季节,但长沙县广大农村却是一番“热辣滚烫”的生动景象。
回望2024年,长沙县“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产业能级稳步跃升,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和美乡村随处可见,乡村振兴星沙样板塑形成势,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在星沙大地徐徐铺展。
端稳星沙饭碗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这里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田,经过一系列整治措施后,‘沉睡’的土地被唤醒,露出疏松肥沃的土地,播撒希望的种子。”望着仓场组今年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果园镇新明村党支部书记黄季明感慨。
如何把耕地保护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做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点子上?作为工业强县也是农业大县,长沙县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自2019年以来,全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牢粮食生产政治责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资金4.28亿元,地方专项债资金7900万元,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3.67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56%。
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走进果园镇古井社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番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2024年,长沙县以古井社区片区约2600亩耕地作为核心示范片区,采用小田变大田、土壤地力培肥等工程及非工程措施,集中整治建设成高标准农田,投资达885万元。在古井社区周边的果园镇新明村、杨泗庙社区等区域,辐射式建设3500亩高标准农田,投资达1930万元。
曾经的“地块块”“窄埂埂”“弯弯渠”被改造成了整体连片的良田,为农业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更好条件,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星沙力量。
深化改革创新 焕发乡村振兴“新气象”
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内,水稻“双新”展示区、镉低积累水稻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科研基地……多个重要种业科研区域集群,为水稻育种研究试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经过多年摸索及产业升级,长沙县形成了一条以“稻种”为核心,辣椒、蔬菜、茶叶、生猪等多品种的种子和种苗产业同步发展的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种业企业已达101家,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超40亿元。
农业“芯”动力澎湃,离不开专家学者的“保驾护航”。近年来,长沙县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引导院士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目前,全县引进10个院士团队、建成21个科研合作基地(平台),一批院士带着团队、技术、项目扎根乡村,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行走在星沙大地,有序推进二轮延包试点工作,也是长沙县勇于“尝鲜”的方向。
“土地延包政策让我流转土地更安心,承包关系也更稳定。”1月23日,在高桥镇人民政府颁证现场,金桥村村民饶梓杭捧着编号为“001”的全市首本二轮延包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喜笑颜开。
2024年以来,全县出台整县试点工作方案,以高桥镇为试点镇,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截至1月22日,高桥镇农户合同网签完成率达70.2%,排全市第一。本轮延包发证是全省首个整组发证试点,该组64户已基本完成网签,首批发证11本,预计2025年3月底完成整组发证工作。
聚力有效衔接 用好集体经济“金钥匙”
“鸡崽子来咯!”清晨,一辆装满鸡苗的货车缓缓驶入黄花镇崩坎村坪上组梁爹家。看着一箱箱活蹦乱跳、充满生机的鸡苗,梁爹喜笑颜开。
这是崩坎村送鸡苗上门行动中的一幕,也是长沙县以实际行动为脱贫监测对象铺设增收快车道,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缩影。
今年以来,长沙县聚焦“两业”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分层分类帮扶举措,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及扶持工作和对口帮扶,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实现脱贫户4479户11992人,监测对象673户1725人的动态监管。
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年前,随着“繁花驿”网约车司机红色之家的建成,黄花镇探索出了“党委政府搭台、部门企业补台、村级集体登台”的模式,13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平均入股,成立了黄之花商贸有限公司。仅“繁花驿停车场”这一个项目,一年利润就超过了50万元。
长沙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2024年,预计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115个,占比81.56%,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占比60%以上。
滋养文明乡风 聚焦移风易俗“小切口”
临近春节,各村文化礼堂热闹不已,一场场“村晚”打开了年味儿预告片。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公布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主场和示范展示点名单,其中江背镇金洲村为2025年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之一。
“今年的节目准备得非常丰富,许多节目都融入了湖湘文化元素。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唱着身边事、演着身边人,让这道‘乡村文化年夜饭’更香。”金洲村相关负责人聊起“村晚”信心十足,“没有门槛,没有距离,就是一个欢聚一堂过新年的大舞台。”
以“村晚”小活动,激活乡村大价值,这是长沙县依托乡风文明“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硬支撑”的真实映照。
乡村振兴,文明乡风是保障,移风易俗是关键。“以前办红白喜事都喜欢攀比、讲排场,现在我们要勇于说不,杜绝铺张浪费。”近日,在江背镇印山村马头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村民趁着夜晚的空闲时间围坐一起,热热闹闹地开起了屋场会。
近年来,长沙县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
在星沙这片幸福的土地上,一件件文化惠民的举措正慢慢落实。
建设和美乡村 绘出大美星沙“同心圆”
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绿树掩映的农家小院、水清岸绿的池塘水景、五彩斑斓的墙绘……吃完晚饭,黄兴镇鹿芝岭村村民黄建平都要在村里溜达一圈,“真没想到,我们村会变得这么漂亮,真是家在园中、村在景中。”
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契机,鹿芝岭村不断刷新乡村“颜值”,打造了一处星沙版的“诗与远方”。
近年来,长沙县通过坚持党建为先、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环境为本、群众为主、配套为要的原则,注重微提升、精改造,以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建设手法,不断优化改进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推动乡村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全县累计实施1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2个“梦里乡村”综合试点、16个美丽宜居村庄项目,总投资达1.3亿元。
“现在房前屋后都收拾干净了,村道也平顺通畅许多,既方便又舒坦。”“每家每户都进行了厕所改造,使用起来干净又方便。”……走进北山镇北山村,村民们一一诉说着村里的变化。在北山村,“人居环境‘再提升’,扮靓乡村‘高颜值’”已成为村民共识和自觉行动。
2024年以来,长沙县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收官行动,有力有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形成农村垃圾治理的典型标准和模式。目前,全县已实现农村旱厕全面清零,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和行政村公厕建设两个全覆盖,推行环卫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行政村109个,占比76.22%。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将在新起点上谋划新蓝图,坚持县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123456”发展思路不动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标杆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