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会展经济区老农人——黄科延:倾我毕生所有 只为服务三农

  星沙时报4月21日讯(记者 罗展 通讯员 伍怡)正值春耕时节,顺着田埂望去,一个身穿朴素灰衣、身形精瘦的老农早早就在铁漏塘港附近的稻田里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趁着天晴,要抓紧把早几天抛下的秧苗都扶正些,行距和株距太远的地方,适量的补上点秧苗就可以了。”眼前这个和农户们说话的老农名叫黄科延,今年69岁,家住长沙县黄兴会展经济区干杉社区加善塘组,在周边几个村的农户们心里,他是个地地道道种田能人。

  他的一辈子,都用来干农活了

  黄科延退休前是当地农技站站长,先后推广油三熟制、杂交水稻等,引进繁殖推广良种,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凭着自己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头,帮助农户解决了许多难题,2005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

  从全国到省市县的各类荣誉和职称被黄科延的老伴整齐地摆放在抽屉里,收拾完以后她忍不住和记者“吐槽”起了黄科延,“连着好多天的春雨不歇气,老头子在家里都快坐不住,这不早饭没吃多少望着雨一停就出门了。”

  刀子嘴豆腐心,娭毑最挂心的还是黄科延的身体。由于长期的负荷劳作,加上饮食和作息时间不规律,2008年黄科延罹患食道癌、心肌梗塞,当年下半年,医生在他的心脏里放下四个支架。拖着病弱的身体,老人依然坚持奔走在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的路上。2012年退休后,黄科延舍不得离开自己喜爱的农业,又一头扎入长沙县大禾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先后在社区下大屋组还有相邻的万龙、斗塘、车马等承包100多亩地,建成5个种植基地,专注农业科技开发、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资讯服务等。

  与黄科延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说“从选种育秧、田间管理、虫害防治、收割储粮,黄科延一个基地一个基地得跑,他这辈子都用来干农活了。”

  人就一辈子,能做多少算多少

  2019年9月开始,黄科延主动联系长沙县对口扶贫的龙山县,每年去往不同的镇,走门串户的给当地贫困户讲解水稻种植技术,了解他们生活艰难后,更是自掏腰包慰问困难家庭。奔波了一辈子的黄科延,他已经记不清帮过多少人了。

  4月19日,刚从基地回到家,得知附近下大屋组盛国兴、盛国文两兄弟不幸分别患上肠癌和喉癌,黄科延匆匆换上衣服,赶到盛国兴、盛国文家中,送上慰问金探望。黄科延鼓励他们,“如今的医疗技术发达,要相信科学,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你们一定能战胜病魔。”

  微风徐来,大家围坐在农家院子里,聊着今年的春耕。乡村振兴离不开懂农业、懂农村、懂农民,又有想法、有经验、肯吃苦的人的参与。回来的路上,黄科延告诉记者,“还要去基地看看秧苗长势。”说完,这位早已两鬓染白,褶皱的皮肤满是岁月磨练痕迹的老人转身远去。

  众人劝道,“科爹!起风了,怕是晚点又会下雨,您也没戴雨具出来,要不今天先回家去吧,不然怕是会感冒。” “人就一辈子,趁着身体还可以,我能做多少算多少吧!”黄科延答着话,脚步并未停下,坚定的背影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记者的视线中。

  学党史、见行动,老党员黄科延忘我工作、脚踏实地、一心干事的精神,也激励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到建设家乡的志愿服务队伍中。

  受黄科延助人为乐精神的感染,干杉社区第二党支部党员梁降喜、盛宇杉陆续向同组的盛明辉老人送去温暖关怀,第一党支部党员周娜不怕脏、不怕累带头组织保洁员在辖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第三党支部党员章义为了让交院安置区居民们尽快用上更经济环保的天燃气,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回奔波义务上门收集意见、整理材料,辖区党员踊跃投身于“为民办实事”事业,营造出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

【作者:罗展】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