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食“鲜味”,赤松茸随春上市

  星沙时报4月21日讯(记者 宋彬彬)4月20日,在长沙县的乡间田野,惠风和畅、春阳灿烂,一片生机勃勃。长沙县东牛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袁国钦满面春光,他种植的赤松茸长势喜人,每日可产约800斤。

  记者走进位于长沙县福临镇金牛村秧田咀组的长沙县东牛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新搭建的大棚错落有致,大棚内,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赤松茸(松茸菌)掩映在稻草里,长着褐红的菌帽,白色的菌柱,长势喜人、菌香扑鼻。记者发现,与其他菌菇类种植方式不一样,赤松茸用土栽培,上面覆盖了一层水稻秸秆,一脚踩上去松松软软。

一朵朵胖嘟嘟的赤松茸长着褐红的菌帽,白色的菌柱。均为宋彬彬 摄

  “眼下,正是赤松茸上市的季节,每天都供不应求。”袁国钦说,赤松茸肉质细嫩、清香可口,深受市民青睐。“我种植的赤松茸主要是学习黑龙江省松茸菌的种植技术,仿野生种植,营养价值高、味道相对鲜美。”

  在袁国钦的基地里,他一般利用发酵后的农作物秸秆来栽培,收获后产生的菇渣作为有机肥使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他流转了300多亩田地,每亩可产3至5吨秸秆湿料,每年平均可出300多吨干料,可充分栽培30多亩赤松茸。

一朵朵胖嘟嘟的赤松茸掩映在稻草间。

  袁国钦介绍,种植松茸菌一般是在下半年水稻收割后利用稻田建立大棚,并将秸秆废物利用,发酵后做成菌种开始种植,第二年春季出产,五月份收割完毕后又能种一季水稻。这样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稻田秸杆,减少成本,达到纯天然的效果,还有效地改良了土壤。

  目前,基地主要种植有赤松茸(松茸菌)、姬菇、草菇和木耳等四个品种菌菇,袁国钦以前在外从事出租行业,2012年他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经过一番实地考察之后,他开始了蘑菇种植。

赤松茸长势喜人。

  袁国钦介绍,松茸菌对环境和土壤的要求比较高,土壤得是中性或微碱性,并且要在低温潮湿的环境里生长,对气候环境要求也很高,怕雨淋还怕日晒,所以必须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

  经过十多年经验积累,现在袁国钦种植的蘑菇亩产能达到4000斤左右,一年毛收入达到70多万元,小小蘑菇也让他走出了致富路。基地还为村上低收入家庭和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曾被评为扶贫车间,袁国钦告诉记者:“有20来个人经常在基地做事,一年用工工资就达20多万元。”

大棚内,菌棒整齐排列。

  目前,基地的菌菇主要面向海吉星和食堂以及电商销售,也可面向散户、酒店、商超等售卖,更欢迎广大蘑菇爱好者入园采摘,品偿这餐桌上的“鲜味”。


【作者:宋彬彬】 【编辑:邹皓宇】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