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兰花小屋”

  编者按:清幽婉约的清明时节,总是凝结着太多人的牵挂,古朴而深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人文节日,每逢清明,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缅怀先人。本报特刊登主题专刊,以飨读者。

  ◎谢文华

  祖父一生爱花,尤其是兰花。老家的院子里,种满了祖父喜欢的花花草草,有兰花、月季、金桂、茶花、紫薇等等。兰花很难养,因为它对阳光和温度要求甚高,但祖父硬是把兰花养得满院飘香。

  祖父出生在解放前,他读书看报很多,思想并不保守。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文明殡葬。谈到生老病死,中国人是忌讳的,但祖父却很豁达。他常说:“有生必有死,看淡生与死,人间少烦恼。”祖父的思想,对我们家影响颇大。特别是说到他将来去世时,他要为自己准备“兰花小屋”。

  我当时还念高中,还不明白祖父话里的意思,只觉得“兰花小屋”这个词听起来很有趣。父亲是知道其含义的,因为他从祖父房里走出来的时候,脸色凝重,眉头紧锁,样子十分沉重。我便好奇问他:“爸,爷爷跟你聊什么了?”他说:“小孩子,不懂!”父亲一句话就搪塞我,后来我也忘记了这件事情。

  直到去年秋天,祖父得了脑梗塞,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神志不清。医生很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随后,祖父在医院ICU抢救,但最终回天乏术,于第二天凌晨3点永远地停止了呼吸。

  全家人扑在祖父病床边,哭得稀里哗啦。父亲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噙着浑浊的眼泪。他安慰我和母亲说,人死不能复生,让爷爷安详地走吧,我们还要完成他老人家的遗志。

  从殡仪馆出来后,父亲紧紧地捧着祖父的骨灰盒,在回家路上大家都很沉默。快到小区的时候,他吩咐司机说:“师傅,我要把我爸送回老家乡下。”祖母去得早,平日老家只剩下祖父一个人住。回想起老家的院子,那是我童年的乐园。里面的花花草草,不但是祖父的宝贝,更是我美好的回忆。

  打开院门那一瞬间,花香扑面徐来。祖父生前,把小院子打理得整洁有序,花香满园。父亲捧着祖父的骨灰盒,来到墙角的一片兰花地。他哽咽着说:“爸,咱们回家了。这里有您喜欢的花草。”随后,父亲吩咐我,拿来铁铲,在兰花地里挖了个半米宽的土坑。

  然后,父亲把祖父的骨灰盒小心翼翼地放下土坑。封土后,再植上兰花。祖父就这样安静祥和地睡在兰花地下。全家人靠在一起默哀叩首。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多年前祖父曾提过的“兰花小屋”。这个“兰花小屋”,原来就是祖父将来安息的地方。

  祖父一生钟爱兰花,这是他为自己想好的安息方式。在外人看来,这个“兰花小屋”确实太过简陋,甚至默默无闻,但对于祖父而言,却是他淡泊人生,不求虚名的最好诠释。

  祖父安躺的地方,没有墓碑,也没有坟冢,只有一片幽幽的兰香。与兰为伴,与花草为邻。这种花葬方式,既远离城市喧嚣,又文明环保。没想到,十几年前祖父的思想就走在我们前面。祖父安详至此,一定会感到欣慰吧!


【作者:谢文华】 【编辑:刘果林】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