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打糍粑 爱的味道不间断

  ◎苏潇湘

  我的家乡在世界锑都——冷水江。腊八过后,家乡的年味就弥漫开来,大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在五花八门的年货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打糍粑”。

  糍粑如今已是寻常物,可在过去,它总是和年节联系在一起。糍粑的做法与味道相互交融,在记忆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那就是年的味道、家的味道。

  “三毛头,快起来帮忙,莫困哩。”

  “伢老子,您一把年纪了,就到旁边擀糯米,莫打糍粑哩。”

  “爱阿公,记得给我呷一口喷香的糯米饭。”

  正月里,糍粑香。一大早,家住冷新社区的堂哥一家就开始忙活了起来,强壮的男丁打糍粑,老人在一旁擀糯米,小孩子在旁嬉戏打闹,时不时要上一口香甜软糯的糯米饭。每年春节,祖孙三代围在一起打糍粑的景象,在冷水江的村落里屡见不鲜,而打糍粑也成了许多村民家里几十年都不曾间断过的“家风”。

  “看老一辈打糍粑几十年了,每年都要打,不打糍粑就没得过年的样子。”堂哥边打边说道,“别看打糍粑的流程简单,里面的门道可不少,淘洗、浸泡、气蒸、捶打,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堂哥早早就把糯米蒸好了,正等堂嫂来把热腾腾的糯米端出锅。随着锅盖提起,糯米的香气扑面而来,这种沁人心脾的香味和乐趣,绝对不是买现成的糍粑所能感受得到的。

  糯米蒸熟后就是捶打的环节了。伴随着舂臼的“嗵嗵”声,糍粑从糯米慢慢变得粘稠,散发着撩人的清香,一下一下的捶打声中,寄托着堂哥一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与祝福,一盆盆鲜香软糯的糍粑也与祖孙三代的笑容交相辉映。

  糍粑下酒,越吃越有。堂哥用新打出来的糍粑冲了一碗甜酒,吃下去一口温热,就是年的味道。“现在有很多机子打的糍粑,买也很便宜,但糍粑还是自己打的香,自己打的有味道。”堂哥说,当年,自己读小学时,是看着父母在打糍粑。如今,长大了,自己开始学着打糍粑,等自己老了,还要教会子孙后代如何打糍粑。在他看来,打糍粑不仅仅是迎新年,更重要的是一家团圆。

  拜年拜年,粑粑上前。糍粑是冷水江老百姓过年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之一,也是走亲访友最好的礼物,寓意着团团圆圆,象征着家庭和睦,相聚打糍粑,愉悦的是身心,体会的是乡情,传承的是文化。一个个糍粑在冬日里,为人们注入温暖,传递着年的味道。

【作者:苏潇湘】 【编辑:刘果林】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