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幸福
◎冯罗生
怎样才算恰到好处的幸福?恰到好处这个度如何把握?在《恰到好处的幸福》一书中,作者毕淑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阐述、或问答给我们一一讲述人生哲理,而所有的文章都围绕一个主题——幸福。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中,有些东西不是越多越好,要恰到好处,享受幸福也是需要学习的。作者认为幸福比比皆是,只要认真寻找。幸福没有标准,可以很简单、可以很平凡,与金钱、地位没有关系,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是分享、付出和爱的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
她说:“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她又说:“酒精的浓度不能太高,过了那个最佳值,结果就适得其反。幸福也一样,切不要贪得无厌。”
毕淑敏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她的阅历非同寻常,她是一位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她说的人生有三大事情不可辜负:学习、旅游、运动。人生旅途中,我们要么学习,要么旅游,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她所倡导的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所谓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懂得、一种知足、一种感恩。
恰到好处的幸福,需要你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揉不作。毕淑敏说:真实,真诚,坦然,勇敢,柔和,单纯,善良加上善意的谎言。小糊涂,大智慧。守得住孤独,享受独处时光。用感恩的心去感动身边的人,可以是生你养你的父母,也可以是朋友、恋人。还有就是最后一点,要适当地懂得隐忍,不要逞一时之快,让自己后悔终生。
我也觉得,所谓恰到好处的幸福,唯有内心知足、心怀感恩的人,才能体会。幸福不是大富大贵,不是高官厚禄,而是生活里点点滴滴的小确幸。一起起床,一起拉着手出门散步,一起做家务。我用一颗体贴、温暖的心陪伴着他,他用一生的迁就和疼爱呵护着我,在平凡岁月中静静两厢厮守。
恰到好处其实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因为某种机缘看到了一栋豪宅,就设想以后自己也要拥有;看到了豪车,就设想自己能开上它;发现最长寿的人活到了120岁,发誓自己也必须到120岁才能死……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期望。目光太高,期望值太大,就违背了“恰到好处”的原则。
恰到好处的幸福,就是平平淡淡地过好自己有能力达到的生活,而不是好高骛远、贪得无厌。“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其实,做人最重要的是,精简生命的需求,不沉溺于各种欲望而不能自拔,才能获取人生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