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目光多眷恋

  ◎胡云彪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亲朋戚友到来时,都得研究迎进送出。眷恋不舍的送别,千百年来留下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启迪着一代代后人。

  三国时期,刘备走马送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想与徐庶相别,徐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庶亦涕泣而别。玄德立马在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林,众问何故,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刘备就此请得了诸葛亮,成就了三分天下。

  刘备目送徐庶的获得姑且不论,送别的目光又何尝不是一种离伤、一种难舍、一种眷恋。朱自清的《背影》写他父亲的送别,文章一开头就这样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背影生出多少凄凉,多少悲哀和渐渐远去的惆怅。

  使我记得最为鲜明的,也是同样的背影。我在遥远的新疆工作了十年之后,才回家乡探亲。返回时,大哥扶着年届古稀的母亲,流着眼泪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一路上再三叮嘱我:“我已老了,活不上几年,快点调回家乡来!”我流着泪水只是应答,好,好,好。我低着头,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却还看到大哥扶着母亲仰着头站立在后山高坡上,秋风吹拂着她的白发,她那充满泪水的眼睛始终还在瞭望着我。没多久,我下决心调回了故乡工作,一直陪伴她到离开这个世界。

  如今,我也退休了,人到老年,内心变得脆弱,读龙应台的《目送》,竟然读出了几许伤感,她在文中说:“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和他的缘故,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人到老年,人常生出了凄凉的感觉,有许多词开始在心里变得沉甸甸的。比如离别,纵然不是时空上的多年与行程上的千里,也都会引出离别的分量,涌出几分凄凉!

  亲人、朋友、同事等等与自己有缘的人,在逝水流年的时间里,注定是要离开的。背影成了他们留给我们的一枚枚闪亮的纪念章。我们应该送给他们些什么?最后的礼物,便是真挚的送别目光。别,是注定的,不用你追,因为你压根追不上时间飞奔着的车轮,追不上岁月的年轮,你只需做到用目光告诉他——你心中有多么眷恋!


【作者:胡云彪】 【编辑:刘果林】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