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明月便不同
◎黄芳
躺在柔软的沙发,阳光从窗口照进,温暖得不想睁眼。
但还记得要回娘家,两个星期未归,电话追来了,“空巢老鸟”在村口徘徊张望,啾啾寂寞悬挂乡间小路。
进门,戴袖套,系围裙,扫拖拣抹。回家没得闲,我娘等着我做饭,我爸怕我嫌弃他做的不好吃。
每回收拾得丁是丁,卯是卯,下次回家丁又成了卯,卯又碰了丁,叹息那个滚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幻想什么时候回娘家也能清闲地在沙发上躺一次,“等老鸟不吃不喝了!”一语惊醒梦中人,能有石头推滚亦是幸福的。
老爸说抓鱼吗,阳光正好,温暖如春,欣然同意。好久没吃过出水跳的,用大蒜籽、姜、茶油煮出来的雄鱼了,汤浓稠得像牛奶一般,味道极好,老娘牙不好,这汤正合她味口,还营养,每次做这道菜她都要吃上一大碗。
老爸虽七十好几了,但抓鱼技术还不错,两人合作的围网他可以一人搞定。待我在厨房稍拖延半小时,赶往池塘边,就错过了精彩,没欣赏到鱼儿在网中欢蹦乱跳的高光时刻,它们都“上岸”了。两条上十斤的草鱼,一条七八斤的胖头雄鱼,白肚皮红鳃巴,小猪崽一样肥嘟嘟的,在草丛中直蹦跶。老爸眉开眼笑,嘀咕这鱼长得不错,田野中每天割一把青草,或抛一把丝瓜皮、黄瓜皮,吃不完的南瓜冬瓜红薯也往池塘扔,瓜果蔬菜喂大的鱼儿,自然是真正纯天然绿色有机食品。
洗涮、择菜、切姜蒜,手忙脚乱时,吩咐老娘拿点干紫苏叶。老人家领命后转身进屋,翻箱倒柜忙开,大概寻找途中又被什么陈年宝贝吸引住了,半片紫苏叶没寻着,东西倒是翻出一堆。唉,老妈不是难得糊涂,而是经常糊涂。扫着地,被藏在角落里的鸡婆鸭蛋迷住,聚精会神把玩她的宝贝去了;洗着洗着菜,被清冽的井水吸引,摇水泵吱呀吱响,哗哗的水流欢快地流了一桶又一桶。“还好,不到处乱跑,不要找人。”老姐如此安慰,确实,知足常乐。
弟媳送来时蔬黄芽白,包裹的菜心呈好看的鹅黄色,远看像一大朵黄玫瑰,霜过后,又甜又爽口。弟媳是堂弟媳妇,家与老屋毗邻,做事麻利能干,为人大方殷勤,种菜喂猪做饭,里里外外一把好手。空心化的乡村,空巢的二老有她为邻甚是幸运。二老耳背,腿脚不便,不会用手机,头疼脑热,传话带信,都通过弟媳来帮忙,让在外的我们稍稍心安。节假日驱车回家,她又将打理得郁郁葱葱的菜园子打开,辣椒红俏,芥菜葳蕤,莴笋爽脆,芫荽香嫩,一园子的青葱红绿任我们挑选。
见惯了邻里相争,妯娌互忿,眼红眼浅,回到乡下有个姐妹兄嫂心无罅隙,嘘寒问暖,家长里短,亲昵相依,自有一股乡情温暖。
一会,饭熟菜香,粉皮雄鱼头,腊肉萝卜条,小炒黄芽白,剁椒蒸排骨,呼二老入席用膳。老爸一直不挑食,味口好,自然大快朵颐。老娘捡软的粉皮鱼头盛一碗,吃得眉开眼笑。吃饭间,手机嘀嘀直响,有一同参加采风活动的文友发来好友邀请,互聊后才知上次风度翩翩的儒雅知性老者是同乡,热心家乡的文化事业,帮衬打理文化站文学站事宜,他擅楹联,我喜散文,微信相约叙话,互道对文字的喜好与追求,竟觉山高水阔,天朗气清,小小山村,一时间充满了诗情画意。
冬日昼长夜短,饭后天色朦胧,寒气逼人,一抬头,清洌的天空挂一轮明月,清辉四溢,将小村涂抹得宛若水墨,一时生出无限柔软与美好,真乃寻常一样归娘家,才有明月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