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情话意 | 浓浓师生情,相伴成长路
编者按
今天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回望过去40年光辉历程,无数教师以他们的智慧与汗水,书写了星沙教育璀璨夺目的篇章,共同见证了星沙大地上的教育变迁与蓬勃发展。为纪念这非凡的40年,长沙县教育局联合星沙时报推出“师情话意”系列征集活动,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些与教育相伴的动人故事,感受教育的力量与温度。
浓浓师生情,相伴成长路
◎吴雅妤
阳光的酒调得很浓,也很稠,浅浅地斟在致远楼窗外紫花组成的酒杯里,一阵微风拂过,洒落了一地碎金,惊扰思绪几许。笔尖在纸上晕开,拉住岁月奔流,仿佛回到了两年前的那个盛夏,我与刘老师,与生物竞赛,结下的不解之缘。
都说,卷帙浩繁的世界,最初都有良师开卷。而我与生物竞赛“难舍难分”的两年,从刘老师的课堂开始。
刚踏入一中的校园,一切都让人耳目一新。精彩有趣的数学、博大精深的语文、纷繁复杂的物理……其中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刘老师任教的生物课。刘老师带我们进入细胞的世界,探寻世间万物运行的基础规律;指引我们走入生物遗传的殿堂,与孟德尔共同发掘基因的秘密。
刘老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传递知识,课堂后孜孜不倦地解答疑惑,作为刘老师的课代表,我更是怀着对生物无限的热爱,投入生物知识的海洋。而这些努力,奠定了我进入学校生物竞赛队的基石。
生物竞赛的选拔考试,不可谓不“惊心动魄”。能参加这场考试的,都是各班在生物课程方面的佼佼者,而刘老师布置的考题,更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我们要在三天时间内自学完生物必修一最后两个单元的所有内容。没有老师的教学,没有资料的辅助,无论是知识点的梳理,还是试题的练习,一切都交给我们自己。而这部分的知识,可以说是整个生物必修一最困难的部分。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全年级悄然打响。这三天的紧张刺激现在仍让我记忆犹新。从课间休息到晚自习,从教室到寝室,这三天我几乎没进过食堂吃饭,甚至最后一天的晚上,还在寝室打手电筒看书看到了十一点。
我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生物,怀着满腔的热爱,我不倦奋斗,以第二名的总成绩荣幸地成为了学校生物竞赛队十六名队员之一。
记得刘老师曾说过,竞赛选拔的,是有自学能力的学生。刘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指明了一条我从未设想过的赛道——那是不同于高考机制,但比高考竞争更加激烈、残酷的另一个舞台,也是我蜕变成蝶的开始。
从高一开始,我们就投入了热火朝天的竞赛学习中。为了不耽误课内学习,竞赛培训基本集中在晚自习和假期。要问我们,竞赛学习难不难,累不累?答案是肯定的。
竞赛不同于高考,我们学习的全部是大学的内容,很多知识连大学生都是一知半解,更何况从高一才开始接触竞赛的我们。刚进入竞赛队时,刘老师就发给我们所有人一份书单——从普通生物学到生物化学简明教程,从植物学到动物生理学,从遗传学到细胞生物学,接近三十本书,每本书都有砖头一般的厚度——而这仅仅只是必看书单。
大学本科的四年,浓缩在了这短短几个月时间。
为了深入理解大学的教学内容,刘老师为我们争取了去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大学的课堂。坐在阶梯教室里,身边都是来自各大高中的竞赛生,我们从早到晚都是生物课程,如饥似渴地吸收生物知识,连下课时间讨论的也是生物。这里浓郁的学习氛围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在日后艰苦的学习中每每回忆起来,仍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让我感慨万千。
最后几个月的冲刺,是最痛苦,也最愉快的时光。刘老师花大量心血为我们整理了资料和模拟题。我们几乎每天考试两个小时,粗略计算下来,这段时间里,至少做了有上万道题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的身体体质一直不是很好,又身为整个竞赛队唯一的文科生,在高强度的训练前总有些跟不上节奏。但刘老师从未因此批评或者放弃我,反而在我每次不得不请假暂停学习时关心我的健康,在我成绩落后时激励我的学习。我们沉浸在生物竞赛的学习中,刘老师总是默默陪伴着我们,做我们黑暗路上的点灯人。
听闻自己荣获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时,我的内心惊喜交加。这是对我两年风雨兼程的肯定,是对我无数个日夜的奋斗的回报,更是我们整个竞赛队乃至整个学校的荣耀。
两个省级一等奖,九个省级二等奖,全队获奖的荣耀是近十年都闻所未闻的荣誉——这是我们十一个队员和刘老师一同缔造的奇迹。
这两年的竞赛生涯,我们与生物共舞,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新的知识,破解生命的奥秘。但我们也从未忘记,刘老师您为我们的付出。
那可以是一个为我们量身打造的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是劳累疲倦时为我们悄然送来的奶茶,那可以是考前为我们祈福的期许,也可以是从考场走出后为我们准备的一桌佳肴。
是您让雏鹰的翅膀有了直冲云霄、展翅翱翔的力量。
竞赛不是高中生涯的全部,而从您身上,从竞赛中收获的坚毅与勇气,乐观与拼搏,热爱与初心,是我真正受用终生的宝贵财富。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感谢您两年的教导与陪伴,即使盛行千里,亦难忘这份师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