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产口罩远销欧盟!2020年上半年豌豆医疗销售收入达上亿元
星沙时报7月16日讯(记者 蒋炼)只要走进长沙经开区的湖南豌豆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豌豆医疗)六楼展厅,就能看到有着琳琅满目产品的展厅,腔镜吻合器、内镜抓钳、液体输送喷洒管等30多种不同类别医疗耗材、测试制剂和医疗器械。“我们是一家覆盖医疗耗材和家用医疗产品两个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科创型制造企业。”豌豆医疗董事长谭周辉说。
作为医疗器械科技产业,2016年至今,豌豆医疗从无到有,经过4年多的孵化、发展,截至目前,豌豆医疗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2项,近二年新申请专利10余项,进入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3项。同时也是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项目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上半年豌豆医疗销售收入已达到上亿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黑马”企业。
抓住市场机遇
扩大出口发展外贸
“涉足口罩不仅只是因为风口风向,更是一份社会责任。”谭周辉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豌豆医疗的主营业务并没有涉足到口罩生产,直到今年2月底,医院、政府和各类销售商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口罩急缺,特别是医用口罩奇缺。作为一家专业的医疗器械生产商,豌豆医疗有着自身专业的人才队伍和医疗行业的生产销售经验,经过深思熟虑,公司决定,先停下手中的部分核心板块业务,生产口罩,解燃眉之急。最终,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经开区的协调和努力下,公司拿到了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产品注册证,正式踏足口罩行业。
谭周辉说,虽然最终拿到了相关的许可证,但从3月份开始,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得非常迅速,加上在当时情况下,一些没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众多,国内口罩市场也很快趋向饱和。不过,疫情瞬息万变,国内疫情虽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韩国、日本的新冠疫情还在爆发,欧美也有蔓延的苗头。同时,口罩生产行业也进入了调整期,低端口罩利润空间不断减少,高端口罩却依旧供不应求,特别是能够符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示的欧盟CE认证的口罩生产商就更少了。
为此,豌豆医疗迅速调整战略,将重心转为出口,投入400多万新租建5000平方米十万级净化车间及灭菌中心,不断提高生产品质,让产品迅速获得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示的欧盟CE认证,产品经德国权威检测机构——南德TUV检测达到欧盟医用口罩最高标准“Type IIR”级别。豌豆医疗也成为了湖南省为数不多的拥有国内、国外双认证的医用防护口罩生产企业,并向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瑞士、罗马尼亚等多个欧盟国家出口口罩,深受国外客户的好评。
“我们有信心今年销售收入在3至5亿元。”谭周辉满怀信心地说。
深根核心业务
发展智能型医用产品
口罩生产的流程已经理顺,主导业态也不能丢下。据了解,豌豆医疗经过三年打基础,目前已获得外科吻合器类、内镜耗材类、电极电生理类、呼吸管路类、敷料类、普耗类6大系列共44个二类产品批文(省局批文),现已正在申报2个三类产品注册证(国家局批文),其中大多数产品均为湖南省首产。公司已成为湖南省内横跨多个领域多科室类别注册证最齐全的医疗耗材生产企业,此外,豌豆医疗还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立产、学、研项目的孵化平台。
谭周辉介绍,在未来三年,豌豆医疗将重点完善“一张网、两平台、三条线”。“一张网”即全国性营销服务网,将打造一个集“产品优势”、“渠道优势”、“服务优势”和“资源优势”于一体的立体化销售服务网络。“两平台”分别是医疗耗材多元化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将研发生产、临床医疗学术服务、医疗项目投资管理、全国招商推广、产品销售配送服务等业务进行模块分化管理,打造更为专业化的医疗集团产业链业务模式,建设覆盖全国各省的医疗耗材多元化综合性服务平台;依托“湘雅”品牌及国防科大实验室团队,组建各临床领域、智慧医疗领域的专家委员会,打造创新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医疗耗材研发的产、学、研联合,加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条线”则从基础医疗、创新医疗、高端家护产品三个类别为主打,来发展和壮大企业,实现临床医疗中进口耗材产品的国产替代,以相对低价且高质量进入市场,降低基层医疗的收费水平;通过产学研平台,以“抢创”、“微创”、“原创”的创新模式发展智能科技、创新技术与医疗研发制造的融合,如进行无创血糖仪、智能血压仪等智能产品及生物蛋白水凝胶、切皮器等创新医疗技术项目的转化,并以传统临床处方、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商超零售等多模式进行立体式营销,打造成为湖南医疗健康产品制造的领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