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力 铸就新质生产力生力军
民营企业发力 铸就新质生产力生力军
◎产经周刊记者 欧亚琦 陈琪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培育新质生产力频频发声,将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打造一系列新增长引擎。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一文,就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给出了分析。文章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县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当下,长沙经开区正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引导民营企业提升技术力,铸就新质生产力生力军。
以研发产品为先,晋级产业高端
近日,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示期已结束,记者从湖南省工信厅了解到,长沙经开区企业长沙开元仪器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占长沙上榜企业三分之一。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生产技术或工艺水平国际先进,单项产品(生产性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据了解,目前园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共有11家。
开元仪器成立于1992年,在高端分析仪器和燃料智能化建设领域深耕多年,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高端分析仪器设备和燃料管理智能装备制造、燃料智能管控系统软件及EPC项目工程建设等,产品主要应用于火电、钢铁、石油化工、第三方检测机构、农业食品等领域,是我国分析仪器和燃料管理智能化建设领域的主要供应商。
细分领域的领先,离不开企业专注研发创新的发力。据悉,截至目前,开元仪器共持有有效专利500多项,拥有10个省级优秀新产品,3个国家重点新产品,十余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承接国家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研发项目一项,省级科研项目多项。销售额连续20多年居同行业前列,在全国煤质分析领域市场占有率达45%,产品远销83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和荣誉。
此次,山河智能全液压履带桩架成功登榜,这也是继液压静力压桩机、旋挖钻机之后,山河智能产品第三次“夺冠”。据介绍,自2010年推出首台SWET858多功能电液履带桩架以来,如今山河智能已形成了小、中、大型共10个型号的SWCH系列全液压履带桩架,首创了整机高达62米的世界最高全液压履带桩架,此前该系列产品获省部级专利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引领行业向自主化、高端化、数智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SWCH系列全液压履带桩架可搭载套管式螺旋钻机、中掘钻机和重型桩锤等大型工作装置,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复杂地层、复杂环境下钻孔灌注桩、咬合桩、压灌桩等多种桩型施工,已批量出口韩国、新加坡等高端市场,解决了徐州地铁、韩国现代总部大楼、新加坡地铁等国内外重点工程的桩基础施工难题。近三年,SWCH系列全液压履带桩架韩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
连铸生产过程中的漏钢,一直是困扰钢铁企业的难题。特别是在CSP薄板连铸机中,粘结漏钢更是难以根治的顽疾。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整条生产线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有效预防漏钢事故的发生,一直是钢铁企业关注的焦点。为此,镭目科技研发了中国首套漏钢预报系统。
据悉,某钢厂CSP薄板坯连铸机采用漏斗型结晶器,其特殊的结构及高拉速特点,使得生产时相比常规连铸机更容易发生漏钢。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该钢厂于2022年7月引入了镭目漏钢预报系统。该系统作为国内首套成功应用在CSP薄板坯的漏钢预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态势感知和深度学习技术,对漏钢风险进行精准预判,从而有效避免了漏钢事故的发生。
镭目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系统投入使用后,该厂CSP连铸产线的漏钢事故率显著下降,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生产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客户对镭目漏钢预报系统给予了极高的赞誉,认为该系统成功攻克了他们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自投产以来,漏钢事故数量明显减少,特别2023年全年更是创下了投产2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其成效显著,令人瞩目。
以创新驱动为核,完善生态体系
作为长沙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园区主导产业中的民营企业正以创新驱动为核,完善生态体系。
湖南湘江电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电线电缆、光电、新能源充电桩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发展变幻莫测,湘江电缆主动适应市场,坚持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深耕细分领域,不断研发新产品,升级新技术,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光伏电缆、新能源电缆、环保电磁线、太阳能电缆等创新产品与技术服务。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往线缆材料、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不断健全供应链企业生命质量与周期,保障企业高质量稳步发展。”
紧紧抓住每一次市场机遇的背后是湘江电缆每年研发投入比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拥有一支年龄均衡、经验丰富的科技研发团队,有效专利近百项,获得国家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建有省级技术创新平台2个。
创新先导,技术先行,新的产品与技术服务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2023年,湘江电缆长沙总部公司实现产值10亿元,2024年预计实现产值翻番。
传统企业以创新破局,勇立潮头,新兴产业也不遑多让。
作为长沙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博世长沙2023年实现产值71.2亿元,同比增长7.2%,它也是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是湖南第一家世界级“灯塔工厂”。在博世长沙车间看到,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汽车稳定系统和刹车防抱死系统用的马达、发动机冷却风扇等各类产品。
事实上,在传统汽车制造商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时,博世长沙也通过前瞻性布局来抢滩新能源汽车市场。
早在2018年,博世长沙就在长沙经开区成立了本土研发团队,服务于全球新制冷剂阀产品的研发。该产品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热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索恩格中国向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动作快、惊喜多。2022年1月,索恩格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成立;去年8月,索恩格量产中国首台800V高压扁线胶粘定转子产品;去年11月,索恩格电动系统全球新能源项目投产暨研发中心在长沙启用,这是除德国总部之外,索恩格在全球最大的技术研发中心。
“该项目不仅是索恩格中国的电动研发测试中心,更是索恩格集团全球电动系统及产品的技术研发中心、试制中心和性能测试中心。”索恩格中国总裁兼索恩格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CEO孙国忠介绍了项目的重要意义。
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时代,高度集成化、多联屏设计的智能座舱已成为汽车集娱乐办公生活社交于一体的人机交互智能产品。而在大陆集团长沙工厂,双轨柔性生产线等最新技术生产线,具备生产各类智能座舱产品的能力,填补了湖南省在该领域关键零部件的空白。
大陆集团长沙工厂是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大陆集团全球首家5G数字化工厂,于2022年正式启用,从“人、机、料、法、环”五大维度各个环节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结合大陆集团在全球的技术积累,致力于从信息采集实现数据的数字化,到业务系统数据的自动化,再到多维度数据的智能化。去年,大陆集团中国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在长沙经开区大陆集团长沙工厂正式挂牌。
大陆集团长沙工厂总经理陈龙表示:“现代科研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等特点,希望可以以开放创新的姿态,融入全球研发的创新网络,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合作,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共享更多的研发资源和信息。”
据了解,大陆集团长沙工厂正努力让工厂变得更加“聪明”。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通过不断投入研发、引进新技术、开展跨界合作等,建设提升科创平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园区将力争在工程机械、数字经济、生物技术与生命健康等领域建设2-3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数量达到2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