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刘宇: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星沙时报记者 宋彬彬
“浙有龙井,湘有金井。”走进长沙县北部的金井镇金龙村,“茶乡小镇”的招牌醒目而亮眼,灰瓦白墙的房屋排列整齐。蓝天白云下,茶树和农田绿成了一道风景。
这里被誉为“世外长沙,绿茶天堂”,近年来围绕特色茶做文章,在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成为腾飞的集体经济示范村。这也是退役军人刘宇用10余年绘就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八一建军节即将临近,记者对其进行专访。
1980年,刘宇出生在金龙村,1999年他从部队退役后,进入长沙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月收入近万元。2009年,在金龙村前任支书邀请下,刘宇离开房地产公司的工作岗位,回到家乡金龙村当村干部。
“人活在世上必须有价值,价值不是用钱来衡量的。”这是同样身为退役军人的父亲对刘宇的嘱托,也是多年来刘宇扎根基层工作的重要动力。
“2009年下半年我回到村里时,村委会还没有企业,村集体收入只有15万元左右。”刘宇说,既然村民信任,自己就铁了心在村里好好干,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自2009年回村任职以来,刘宇就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7年,刘宇担任村主任,两年后又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在此期间,他一直思考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好金龙村。他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深入考察和调研,发现了金龙村特色绿茶的资源和品牌优势,于是以此为基础对村集体发展做出了长远规划。
金龙村环境资源优越,适合发展茶叶种植;金井茶业集团、金龙智造等知名企业长期驻扎于此,工业基础良好,便于发展茶叶加工。金龙村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探索出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村企“掌舵”、村民“扬帆”、政府“护航”,形成了以金龙村花园片区村企共建为代表的家园共建、产业共链、文化共融、人才共育、富裕共行“五共”发展模式。
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时,刘宇牵头确立了“一区二线三点四园五片”的发展思路:以村部为中心形成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公共活动中心区;围绕村内主要景观及特色产业形成两条参观线路(农旅线、红色文化线);打造发展夜经济的天文科普基地,集住宿、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研学基地,集农副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接待中心和游客集散点;建设10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园、1000亩核心茶园、1000亩高档优质稻园、100亩生态体验园;在村域内主要小康居民点,形成“江南秀美村庄”简洁素雅风格,莲花片、花园片主要以茶文化、廉文化为主,金开片将新建和改建相结合,立三片以红色文化为主,安置区片以休闲娱乐为主。
近年来,刘宇带领金龙村以乡村振兴、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建设等为契机,以村域“红色文化”“廉文化”“茶文化”为切入口,创建“红色研学、农旅研学、亲子研学、星空研学”四大主题板块,打造金井金龙中小学特色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乡村振兴示范村研学基地,提升金龙村“文旅+教育”品牌,使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秀美金龙”名副其实。
茶园藏古道,绿水绕村舍。走进现在的金龙村,山水茶韵交融,一栋栋灰白相间的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刘宇说,金龙村下一步将着力打造茶园、花园、田园、果园、菜园“五园”,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