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携手奋斗,成就幸福一家 | “家人有礼 星沙有爱”系列报道57
◎星沙时报记者 王箫
在长沙县金井镇农裕村,村委会的后备干部陈芳,是当地脱贫户口中热心又负责的“芳芳”。同时,她还是组成一个和谐小家庭的“六分之一”。
多年来,一家六口相亲相爱、向上向善,把平凡的日子过出幸福滋味。见到陈芳时,她刚从村委会赶回家中,利用工作间歇时间,向记者讲述她的家庭故事。
越奋斗,越幸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初秋,阳光铺洒在山野茶田间。陈芳拿好笔记本,准备下村走访脱贫户。“芳芳过来啦,去我家坐坐喝杯茶不?”今年54岁的脱贫户王壮美看到她很是高兴。
王壮美一家三口,大儿子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小女儿仍在读书,经济压力较大,是村上的低保户。王壮美一直在村上一家公司帮忙做饭补贴家用,今年5月,因公司岗位调整,王壮美在家待业。
得知这一情况后,陈芳立即向上反馈。经过村上积极协调后,给王壮美安排了灵活公益性岗位,负责村域内池塘防溺水安全巡查及周边垃圾清理。如今,王壮美一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精准识别,把对象找出来;精准帮扶,把措施定下来。严格把握全过程,守住防返贫底线,是后备干部陈芳的日常工作。
2019年,陈芳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了农裕村的一名后备干部,负责农口线资料,主要工作是精准扶贫。“最开始压力很大,我头发真的都要急白了!”她笑着说。
“下午接了两个女儿就往村部赶,她们就在我办公的地方写作业。”陈芳回忆,两个小孩睡着了,自己就抱她们到沙发上。冬天的时候天气冷,陈芳就在工位的暖气旁搭椅子,让两个女儿休息。
脱了贫不代表没困难,有收入不代表没风险。农裕村现有脱贫户32户,共96人。一有新项目或新要求,陈芳和帮扶责任人一家家地跑。“我就感觉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落实到位。”
她的努力也收获了村上的认可和困难群众的感激。“他们一看到我就好高兴地站起来跟我打招呼。”陈芳说。
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这些走出贫困的人们心里浓浓的幸福感,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
向上向善的一家六口
陈芳的家是个温馨的六口之家。
丈夫饶朗明在河西从事水电安装工作,平时住在工地上。大女儿饶语欣今年刚上初一,无论再忙,饶朗明每周五也会赶回来接女儿放学,然后再回家准备晚饭。公公饶百里在家务农,打理家务,还在家里养了几箱蜜蜂补贴家用。婆婆罗辉娥在市里做住家阿姨,每月回来休息的两三天里,也帮着照顾家里。
“刚开始搞扶贫工作的时候,都是公公婆婆帮忙带孩子。”陈芳说,自己结婚以后,一日三餐大多都是公公和丈夫做,一家人互相帮助、有商有量,减轻了不少负担。“我们一家性子都比较直,有什么话就直说。”多年来,一家六口日子过得平淡又温馨,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文明家庭,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除了在家庭内部相亲相爱,陈芳一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来带动邻里的和睦、乡村的和谐。
疫情期间,饶朗明看到妻子在村上为了疫情防控忙得不可开交,于是自告奋勇到村上报名当志愿者,夫妻俩并肩作战。早上6时30分开始,整整五个小时,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两人皆没有离开岗位一步。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女儿时常参加村上的志愿活动。森林防火宣传、防溺水工作、村上的大扫除等,大女儿饶语欣在学校里也是一个“文明小标兵”。“上次她还被县里选评为‘新时代好少年’呢!”陈芳脸上满是自豪。
“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家庭,踏踏实实地做事、生活。”如今,随着工作生活中的努力奋斗,陈芳一家越来越幸福,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全家人互敬互爱、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以好家风涵养好民风,深受邻里好评。2022年,陈芳一家被评为长沙县文明家庭,成为当地家庭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