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的农业思维

  星沙融媒体9月4日讯(记者 宋彬彬 通讯员 丁娟 李婧婧)长沙县金井镇观佳村的龙华山脚田野里,当地农民世世代代在此耕作延续千年。一群留学回来的年轻人,5年前却在此流转400亩土地,教老农民如何种田,打造了一片原生态农业的新时尚展示田。

  昔日耕田种地,农民是生产者,自给自足维持生计。今日动植物成“农民”,农民变服务员,进军市场获高收益。

  促成这一变化发展的正是从日本获取双料硕士后归乡的王洪健,他创立长沙县广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官家农庄,紧跟长沙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推行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简单易行、可复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8月31日,王洪健正在农庄的稻蛙共生基地内查看稻谷生长情况。均为宋彬彬摄

“农业+”构生态系统

循环模式获各界肯定

  初秋,阳光照耀下,官家农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种植园不大,却包括稻蛙共生、小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等6大共生系统,不需要农药、化肥、抗生素,就可以实现自身的和谐平衡。

  “鸡相当于员工,松土施肥、除害除虫的工作均由它完成;鹅就是鸡的保安,负责鸡群安全。”在王洪健看来,鸡鸭鹅是“生态农夫”,作物和畜禽都是自然界创造的完美共生系统,他和同事要做的就是及时调节各种生物配比,在动植物间营造生态平衡。

  循环系统运转好提升了果蔬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产量和效益。王洪健从空间维度上转变思维,将一亩地的三维空间合理利用,可当成三亩地使用。利用空间和深层土壤,表土50公分以上部分种植蔬菜,树下进行家禽养殖,通过4个月养鸡、4个月种菜的方式,降低家禽养殖投入成本,使地力得到休整。

  农民不再是农业的生产者,动植物才是农业的生产者;农民成了服务者,要做的就是让农作物和家禽牲畜吃好玩好睡好。这是王洪健创建循环农业生态模式的核心理念。

  王洪健算了一笔账,按一亩地稀植30棵果树,一般产果子40公斤/年,按最低价格10元/公斤计算,效益为1.2万元;养殖一批家禽按300只计算,效益不低于1万元。循环模式下的每亩效益比传统农业高出4至5倍。

  依靠研发可复制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广吉在今年长沙县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管委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长沙县第一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暨“创客中国”长沙县赛区选拔赛上获得最佳创意奖。

8月31日,王洪健正在农庄的稻蛙共生基地内查看蛙的生长情况。

“农教+农产品销售”

双吉战略开启崭新旅程

  “我们的试验田没有秘密,全部对外开放。”王洪健透露,他们专门雇佣40多名本地农户,让他们了解全过程。受到王洪健的影响,农场周边农户种植果蔬基本告别了农药、化肥。

  不仅如此,王洪健还将此种模式在湘西、永州、怀化等地的农村复制推广,为各地村民带来成倍收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秧代皇兄弟,通过此种方式当年便脱了贫,人均年收入从2700元增长到2.4万元。

  如今,王洪健一年要接待近万人次到农庄参观、学习。他开展的技术指导培训和操作规划覆盖湖南省14个地州市及新疆、海南、江苏等地。“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被写进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中南大学医学院教材。

  “农业+”的故事刚刚开始,王洪健对农业的思考永无止境。“乡村振兴需要在农产品加工业上狠下功夫。”8月,王洪健与百年中华老字号“三吉斋糕点”签订战略协议,以优质原材料为保障、传统手工技艺为基础,将农耕文化与传统手工艺碰撞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开启崭新旅程。

【作者:宋彬彬 丁娟 李婧婧】 【编辑:王璠】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