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田N份产值,这里面有乾坤

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新型职业农民孔蒲中正在稻田里捉鳖,看着这满满的收获,他开心极了。通讯员夏礼明摄

  滴答雨鸣声,窗开寒风冷,年冬如一梦,反复到春耕。脚下沉寂的土地再次苏醒了,忙碌的备耕图景在三湘大地处处可见。

  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龙虾种植大户夏冬林穿着皮鞋,背着双手,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还没有插秧的稻田,满脸却是春风得意:“谁能想到,种田成了好门路。”

  夏冬林说的好门路是指稻虾共生,一亩地能养两季龙虾、种一季水稻,全程绿色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稻虾共生让半路出家的新型职业农民夏冬林和他的村子尝到甜头。■记者李成辉

画面

同一田间土鸡嬉戏鱼儿畅游甲鱼深藏

  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的巨型稻研发种植基地,去年10月,这里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画面:头顶是连片的防鸟“天网”,为水稻撑起“保护伞”;田里,两米多高的水稻排成“绿色长城”,风一吹,稻穗轻轻摆动,往稻田深处走去,如同走进芦苇荡,阵阵凉意袭来,好不惬意;脚下,水清鱼跃,狐尾藻客串起了水体“清道夫”,自然放养的鲢鱼、泥鳅畅快游弋,不时有青蛙蹦到田埂上。

  金石村百余亩被围起来的稻田也“暗藏玄机”,甚至可说是妙趣横生。数百只土鸡在田间自由嬉戏、觅食;水深处,草鱼、鲤鱼欢快游动,不时掀起阵阵涟漪;还有成千上万的甲鱼和泥鳅藏在其中,不时会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

案例一

龙虾才拇指大,客户就抢着下单

  “个头大,浑身干净,肉有弹性。”市民刘女士是花果村的老常客,每年都会到花果村吃上一顿新鲜的小龙虾。

  “龙虾吃得比人还好,营养丰富,口感自然不会差。”养殖户夏满正忙着为龙虾准备吃食。在她的身后,整袋的苹果堆成山,被切成小丁后,成为龙虾的“佳肴”。除了苹果餐,还有南瓜餐、麦麸餐、黄豆餐等等。

  “一亩地,两份收成,龙虾才拇指大,就有客户抢着下单,稻虾米三块一斤,还不够回头客吃。”谈起生态养殖,夏冬林津津乐道。他告诉记者,今年花果村全村稻田养虾种植面积增加至1400亩,全村共有规模养殖户20余户。仅去年一年,花果村龙虾产量达到9万公斤,产值逼近500万元大关。

  “父辈种田,增产全靠增肥。如今种田更有讲究,不靠投肥靠投智,效益上去了,人反倒更轻松。”夏冬林的父亲是村里最早一批种粮大户,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忙,效益上不去,反倒把身体拖垮了。夏冬林风趣地说:“过去‘瞎忙’,四季手头紧;现在‘忙虾’,不拼体力拼脑力,轻松养虾170亩。”

  日前,记者走进宁乡市的田园牧歌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时,工作人员正在将虾笼拉出水面,一只只晶莹剔透的小龙虾在里面活蹦乱跳。每年此时,是小龙虾虾苗上市的高峰时期。今年小龙虾行情看涨,创历史新高。

  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长夏礼明介绍,稻为虾遮阴,虾为稻供肥;田里不打药,虾为稻除虫,亩产稻谷稳定在400公斤左右。由于“稻虾米”品质好,价格比普通稻谷高出30%。这种养殖模式,不仅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回报,还释放了生态的效益。

案例二

禾下乘凉,泥鳅鱼儿抢先韵“味”

  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都在追逐的梦想。这个梦想已经被一群幸福的青蛙、泥鳅鱼儿抢先韵了“味”。

  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的巨型稻研发种植基地里,一片片油菜花迎风招展,香气四溢。再过一个多月,这里的油菜花将会被巨型稻所覆盖。夏新界是长沙巨型稻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7年,远在美国的夏新界毅然放弃了高薪职业,怀揣一颗科研报国的赤子心,投身祖国的怀抱,回到湖南当起了“农夫”。

  十年如一日深耕不辍,夏新界带领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湘巨1号、湘巨2号等巨型水稻,并于2013年在常德西洞庭种下巨型稻“试验田”,首次试种成功,亩产突破1000公斤。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和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巨型稻,挑战更高产、更优质、更高效的“巨人稻”。

案例三

稻田养鳖,他受邀走进中南海

  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56岁的孔蒲中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去北京,竟是以基层农民代表的身份做客中南海,就乡村振兴的议题,面对面向总理提建议。

  去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达浒镇孔蒲中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孔蒲中就是其中之一,在会上就促进家庭农场发展作了发言。回到达浒以后,孔蒲中已然成为当地“红人”。

  孔蒲中祖祖辈辈务农,靠种植水稻维持生计。经过摸索,孔蒲中的稻田慢慢形成了一个水稻与甲鱼、淡水鱼、泥鳅、黄鳝、青蛙、鸡等相互依存的生态循环系统。仅2017年,孔蒲中就获得了55万元的净利润。

  政策扶持

  今年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50万亩以上

  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湖南把发展新一轮稻渔综合种养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来抓,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来势喜人。从稻虾轮作一枝独秀,到稻鱼、稻鳅、稻鳖、稻蛙、稻鸭共养已在我省全面开花。目前,全省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到450万亩,其中稻虾模式占210万亩。

  “通过综合种养,可促进稻田每亩增收数千元不等。”省畜牧水产局渔业处处长杨开吉介绍。

  2018年,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稻渔业产业的发展,省畜牧水产局在全省创建10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每个县给予400万元的专项支持,连续支持2年,要求每县每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万亩以上。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新增稻渔综合种养50万亩以上。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既可以保住国家的“米袋子”,又可以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发展前景巨大。 杨开吉介绍,我省有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基础与优势,全省中稻与一季晚稻种植面积约1700多万亩,其中适宜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在1000万亩以上,湖南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要求“发展稻田综合种养500万亩”,发展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作者:】 【编辑:王璠】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